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火星、生命的起源與「無常」的生命觀
Author 釋惠敏 =Shih, Hui-min
Source 人生=Humanity
Volumen.246
Date2004.02
Pages82 - 83
Publisher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Publisher Url https://www.ddc.com.tw/
Location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Language中文=Chinese
Note惠敏法師其他資料見:http://ge.tnua.edu.tw/~huimin/
Keyword生命觀; 無常=Impermanent=Anitya=Anityata=anicca; 宇宙觀=世界觀=Cosmosology
Abstract利用7萬3千年來,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時期 (2003年8月27日)前,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於去年6月9日晚間,發射的六輪火星探測車「精神號」(Spirit),經約7個月,長達4億8700萬公里的飛行,已在台北時間1月4日中午12時35分登陸火星。另艘設計完全相同的「機會號」(Opportunity)探測車,預計在台北時間1月25日,中午12時45分登陸火星,展開火星生命探尋之旅。

此次任務是為採集降落地區的土壤等樣本,研究可能曾蘊含生命的早期環境。今天的火星雖是條件極惡劣的乾冷星球,地表條件不適合生命。但火星體積較地球小,散熱快,在其形成之初,隕石風暴平息後,可能搶先符合生命起源的條件。原始生命如果在火星上首先出現,隨隕石抵達地球播種,是我們目前無法排除的可能性。因此,科學家計畫勘察兩個可能曾較溫暖潮濕,條件與地球較類似的地點,設法蒐集現場的地質資料,以分析火星是否曾有生命,也希藉此了解地球與生命的歷史。

回顧地球形成初期,約46億年前,是個沒有生命的世界。地上沒有草木野獸,空中沒有飛鳥昆蟲,水中沒有魚貝蝦蟹,表面一片死寂荒涼。但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地球處於太陽系的「生命圈」的距離,有適於生命產生和生存的溫度及大氣、水和其他化學元素。40億年前左右的地球,在原始大氣層中,出現了甲烷、二氧化碳、氨、氣,及水蒸氣、硫化氫和氰化氫等簡單物質。因當時缺少氧氣,天空沒有形成臭氧層,太陽短波紫外線直射地面。在電離輻射、閃電、火山、高溫和局部高壓等因素長期作用下,使上述無機物及地球內部衝出的金屬化合與分解,日積月累,就形成各種有機化合物。

這些物質在原始海洋裡,不斷地發生化學反應,漸由簡單有機物 (氨基酸、核?酸等),聚合成有機大分子 (蛋白質和核酸)等。RNA (核醣核酸) 也能製造蛋白質,形成RNA與蛋白質相輔相成的系統;之後,DNA (去氧核醣核酸) 出現,確立了「以DNA的鹽基序列為生命設計圖,透過RNA的仲介,合成負責生命活動的蛋白質」的系統。約在38億年前,這種系統產生「膜」將自己的系統包住,內外分化,便形成相對獨立於環境的體系,這就是最初的細胞,也是最初的生命。

生命體生長到某階段,就能產生與自身相似的個體,這叫繁殖。生命體繁殖的過程,親代和子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上都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親代和子代間也有些差異,這種現象叫變異。物種是自然界生物的繁殖與生存單元,有其特定的生活習性與適合的居住環境。對生存不利的變異個體被淘汰,而對生存有利的變異則會保存。有利變異的逐漸積累,或是突然變異,形成了適應的性狀和新的類型。

從生命的起源,植物、動物的產生,到人類出現和發展的歷史是個逐漸分化、不斷變化、互相競爭和合作的漫長歲月,大慨可以劃分如下幾個代表時期:
(1)細菌和藍藻時代 (38億~18億年前),
(2)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時代 (18億~5億年前),
(3)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 (4.4億~3.5億年前),
(4)蕨類植物和兩棲動物時代 (3.5億~2.25億年前),
(5)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時代 (2.25億~7千萬年前),
(6)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時代 (7千萬~3百萬年前),
(7)人類時代 (3百萬年前)。

所以,一切的生命並非恆常不變,諸行無常,每一物種的生命於相似相續、不常不斷、變異演化過程中,猶如生命大海洪流中的水泡,緣起緣滅,不生不滅。此很合乎佛教的基本教義「緣起論 」,說明各類各樣的生命的每一部分或階段是由眾多條件 (緣)和 合而生 (conditioned),同時也是構成其他生命部分或階段之生起條件 (conditioning)。例如《中論》第18品〈觀法品〉第10頌所說:若生命的法則是依緣起論而相續和合,則生命不能說即是眾多條件(五蘊:色、受、想、行、識),但亦不能說與眾多條件 (五蘊) 絕對不同。所以,生命之真理不能說是斷滅性,亦不能說是恆常性。這種「不即不異 」、「不常不斷 」的「中道 」思想,非常符合「演化論 」的觀點。我們若能如此正確觀察與認識自他身心的相依、相續關係,可破除對「自我」是恆常不變的執著,依此觀照生命的奧秘,體證生無所來,去亦無所至,悟入法空寂滅性。
ISSN15631788 (P)
Hits618
Created date2004.02.13
Modified date2022.05.11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56404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