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乘起信論中的體─相─用論
作者 魏德毓
出處題名 華梵大學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0屆)=Symposium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Communication and Philosophy of Culture (10th)
出版日期2007.03.18
頁次9
出版者華梵大學哲學系=Huaf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fu.edu.tw/~lbc/index.htm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主題:中國哲學的心性論
關鍵詞大乘起信論; 用; 相; 一心開二門; 境界; 體
摘要《大乘起信論》如果被視為中國佛教的開創與轉承之作,有時候會被運用體用論的觀點加以解釋,甚至予以科判。然而尋諸《大乘起信論》的本文,卻呈現出一種難以用體用論完全化約的體─相─用理論。在這個理論裡,相的功德角色,甚至與比早期中國佛教,比如肇論裡體用之「用」的角色更為顯著。這種在真常系的發展裡說真常相的理論可能,也就把在宗教中的倫理生活可能性,不再停留在全然依靠遮詮式的雙重否定,或者以即體即用式的「即」來做聯繫性開展,而是有了一種功夫論的積極性。在以上的考量下,本文嘗試從古聖與時賢的註解與談論出發,先簡略地說明相在一心開二門的架構裡,如何呈現它立義分中具足無量性功德的角色,以及在各個區域分別呈現的可能。其次,嘗試呈現出相在薰習上扮演的角色,與在修行信心上的功能。在這個簡略的說明裡,至少可以看出與「一心開二門」互相結合的立義三分結構,貫串了整個《大乘起信論》。而「真體相」所提供的修行可能,也形成《大乘起信論》具有樞紐地位的立論特色。其次,本文試圖從一心開二門與立義三分的相互結構來簡略地觀察,寂體與作用的模式,在《大乘起信論》裡,如何被推演成心體─功德相─善因果作用的型態。實相從體用關係裡的突出,使得原來「(空性的)本體─(如幻的現實)作用─論(假名)」的框架,由遮入顯,雙遮的解消動力,被轉化成由眾生心緣起的起信動力。說明了這種由遮入顯的三分結構以後,我們可以概略地觀察《大乘起信論》對於「境界」的談論,以及「相」與「境界」的談論,是否「相」的思維,從更高的位置上取代並批判了「境」的角色。如果這個觀察有效,那麼即使在之前的真常與唯識有著「境的思路」之交涉,在《大乘起信論》裡,也明顯地分道揚鑣了。這樣的分別與發展,或許也可以成為唯識宗與宗本《大乘起信論》者如華嚴宗歷史諍論的一個引子。
ISBN9789868127388
點閱次數1229
建檔日期2007.10.23
更新日期2012.08.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902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