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略論《般若經》中菩薩「諸法無受三昧」之義
作者 釋如誠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9屆)
出版日期2008.09.20
頁次1 - 27
出版者法鼓佛教學院=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出版者網址 http://www.ddbc.edu.tw/zh/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福嚴佛學院
關鍵詞無受三昧; 攝受; 取執; 不住; 不行
摘要屬「小品」《般若經》之初品中,存有「原始」《般若經》之貌。而經中所提及菩薩的「諸法無受三昧」,則是該經修學根本中心。檢視經文內容,即了解到「原始般若」中,重慧(智增上)的菩薩,是以「諸法無受三昧」在般若學的研究上,所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諸法無受三昧」在《般若經》之「初品」中(或同屬此部分者)只有出現兩次算是較完整的宣說。現代學界方面,筆者目前尚未收集到,有以此議題為主的著作或論文。筆者目前僅見:印順導師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小尺憲珠的〈《大品般若經》における菩薩の三昧〉──此兩著作中對此略有說明。依導師的見解,此「三昧」是「無相三昧」的深化;而小尺先生是以《大智度論》所說為依據,而融通於「三三昧」中──作此等結論應必有其所依義理,只是如此一來,「諸法無受三昧」的意義就不明確了!有鑑於此,筆者將盡力的只就「無受三昧」部分為主,做義理分析與考察,為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目次一、前言
二、正說《般若經》之「諸法無受三昧」內容
(一)下品般若所示
(二)中、上品般若所說
(三)「無受三昧」在《般若經》之異譯情況
三、「受」與「無受」的學理分析
(一)「受」的定義與內涵
(二)以「無受」為修學理論的探討
(三)「無受」實事與「三昧」關係的觀察
四、結論
點閱次數1524
建檔日期2009.03.12
更新日期2023.10.0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376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