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考
作者 釋道昱 (著)=Shih, Dao-yu (au.)
出處題名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卷期n.45
出版日期2008.05.01
頁次57 - 106
出版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gs.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慈恩佛教學院研究所所長
關鍵詞四大名山; 五臺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華山
摘要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是現今佛教徒朝拜的重要據點──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代表著大乘佛法四大菩薩的精神: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據本文的研究該四大名山並非ㄧ時集成,而是在不同的朝代依不同的傳說而慢慢形成。首先是隋唐初期五臺山就有文殊菩薩應化的說法,僧眾又偏好五臺山的朝禮因而形成多樣化的感應傳說。峨嵋山原是座名山,中唐的華嚴宗師清涼澄觀巡禮五臺與峨嵋山,並讚歎文殊與普賢二聖為毘盧遮那,至明清時代才有山谷放光的感應傳說。中唐時普陀山即有不肯去觀音之說,但至元朝真歇禪師的禪風度化了當地的漁民,與觀音大士的靈感化現,因而普陀道風達到最高峰。九華山乃因中唐時新羅僧金地藏落腳修行而ㄧ時聲名遠播,雖乏於地藏菩薩的感應傳說,但宋、元時代「九華詩社」的盛名仍然維持九華山的美譽。此四大名山與各尊菩薩的結合,在不同的時代均有不同的歷史演變過程,本文依次查考其因緣與變化而釐清傳說的部份,還原四大名山形成的真實相貌。

目次前言 58
一、中國佛教道場鐘偈的演變 58
二、四大山的朝禮 64
結論 81
ISSN1609476X (P)
研究類別佛教-寺院
研究時代中國-無
研究地點山西(忻州五臺山); 四川(峨嵋峨嵋山); 浙江(舟山普陀山); 安徽(池州九華山)
點閱次數2039
建檔日期2009.03.26
更新日期2017.12.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492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