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人間佛教與現代倫理=Humanistic Buddhism and Modern Ethics
作者 吳洲 (著)=Wu, Zhou (au.)
出處題名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卷期n.18
出版日期2003.11.01
頁次1 - 31
出版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gs.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廈門大學哲學系講師
關鍵詞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倫理定位; 心理主義; 現世性; 宗教性; 戒律=Precepts=Vinaya=Sila;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摘要人間佛教倡導「佛法在世間」的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和中國佛教的現世性理念的結合. 就基本意涵而論,人間佛教的理念並無任何特殊倫理上的創設. 佛教倫理的體系可以區分為:作為德行要目的心裡素質,戒律軌範. 倫理原則. 解脫論等不同型態. 因此,若我們要考量此問題:如何依據人間佛教理念來發揮佛教倫理的現代作用,則須注意上述不同型態與不同宗教層次結合時所產生之不同的社會效果. 然而,佛學的心理主義體系實際亦蘊含著它在現代轉型中的諸多難點. 再者,現世性與宗教性是否衝突或他們如何圓融,同樣是個極大困惑.

目次引言 1
一、理論和歷史背景 1
(一)佛法在世間:人間佛教的思想淵源 1
(二)近代思想史上的儒佛會通 2
(三)人間佛教理念與中國宗教的現世性 3
二、倫理學的定位 3
(一)佛教倫理的定位 2
(二)人間佛教所含理念的定位 6
三、佛教倫理的心理主義特質 7
(一)太虛的四重現實觀 7
(二)心理主義體系的善惡觀與元倫理學 8
(三)心理主義體系的若干理論困境 9
四、現世性轉換是否以犧牲其宗教性為代價 10
(一)現世性與宗教性的圓融相即 10
(二)倫理建構的宗教側度 12
五、人間佛教與現時代 13
(一)現實佛教的社會學層次 13
(二)人間佛教所含倫理的現代價值 14
結語 15
ISSN1609476X (P)
點閱次數1951
建檔日期2009.08.03
更新日期2017.11.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0325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