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唯識思想的十二緣起說--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The Theory of Twelve Dependent Originations in the Vijnanavadi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Madhyantavibhaga-bhasya
作者 葉阿月 =Yeh, Ah-yueh
出處題名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hilosophical Review
卷期n.4
出版日期1981.01
頁次61 - 75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NTU Philosophy Department
出版者網址 http://review.philo.nt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十二緣起; 煩惱; 業=Karma=Kamma; 生; 因果; 中邊分別論; Samklesa; Abhutaparikalpa; Vijnana
摘要緣起思想向來是佛教的核心,而基於觀察角度與解釋的不同,歷代佛教對緣起思想於是發展出所謂的「業感緣起論」,「賴耶緣起論」,「真如緣起論」,「法界緣起論」,及「六大緣起論」等論說. 本文以唯識論書《中邊分別論》為主,旁徵博引其他經論說法; 如《阿含經》,《八十華嚴》,《法蘊足論》,《攝大乘論》等,來探究十二緣起說所真實蘊涵的人生觀與生命哲學. 其旨意無非藉所歸納的所謂三種雜染,二種雜染或七種雜染,說明十二有支是由以虛妄分別的心,心所為所依而生的雜染流轉,從而使修瑜伽行者能如實了知苦因,苦果的雜染相,使透過努力修行,消滅雜染,達到虛妄分別的還滅緣起,亦即安樂幸福的清淨境界.

本文結構以《中邊分別論》相品第十偈與第十一偈的前半文:「覆障故,安立故,又將導故,攝持故,圓滿故,三分別故,受用故,引起故,連縛故,現前故,苦故,(所以) 眾生被苦惱」作為主線索,配合十二緣起各支,推演陳述生命所以苦惱的因由. 此中對識,名色,六入處等各支的解說,究採胚胎學或認識論的立場,決定了是否為賴耶緣起論的重要分野.
目次(一)無明,行
(二)識,名色,六處
(三)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四)三種雜染等與十二緣起
ISSN10158995 (P)
點閱次數1414
建檔日期2000.10.11
更新日期2017.08.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249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