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佛教的語言思想發展看僧肇之假名觀=Looking at Seng-chao's Praj~napti Concept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Ideas about Language
作者 元弼聖 =Won, Pil-sung
出處題名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2
出版日期1998.03
頁次299 - 311
出版者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chibs.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東初老和尚九秩冥誕暨圓寂二十週年紀念專輯. Special Collection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and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ssing of the Venerable Tung-ch'u.
關鍵詞語言; 語言思想; 語言概念; 僧肇; 假名
摘要一般的觀點來說,人們的思惟必先經過語言才表現,且語言必具其所指示的對象. 所以在印度,為究明語言與對象間的必然關係,像「正論派」肯定知識 (語言) 是客觀的顯示 -- 「名實相應」. 但佛教對語言的基本思想是,自從《般若經》以來,都認為一切分別是由於語言表現而有的,而這樣被語言表現出來的東西,是虛構而無實體性的. 於是經中主張所謂「一切事物都是空的」 (sarvadharmaa`s `suunyaa.h, 一切法空).

本文主討論在整個佛學發展中,對語言之概念如何發展下去,其次則深討僧肇如何繼承般若中觀思想,而論證自己的「假名觀」.

目次前言
第一節 從佛教思想發展中所見的語言概念
一. 原始佛教的語言概念
二. 阿毘達磨佛教的語言概念 (以「說一切有部」為中心)
三. 大乘佛教的語言概念 (以龍樹為中心)
第二節 僧肇的假名觀
結論
ISSN1026969X (P)
點閱次數1794
建檔日期1998.04.28; 2002.07.23
更新日期2017.07.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3359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