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慈善機構的組織融入, 組織文化與慈善行為:以慈濟功的會為例
作者 鐘秋玉 (撰)=Zhong, Qiu-yu (compose)
出版日期1990
頁次91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t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系
指導教授黃光國=Huang, Guang-Guo
畢業年度79
關鍵詞慈善機構; 組織融入; 組織文化; 慈善行為; 慈濟功德會; 台灣社會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從組織融入所造成個人認知與行為上的改變,探討臺灣社會中的慈濟現象。

本論文首先以問卷法和訪問法,探討慈濟功德會之委員和會員之個人屬性變項,以及對組織特性,包括組織信念與領導者特質,的主觀知覺,與其對慈濟功德會之組織融入間的關聯。研究中發現對慈濟功德會融入程度不同的委員和會員在就業狀況,以及教育程度兩項社會背景上有明顯的差異。而教育程度可能是會員進一步成為委員的限制性因素:會員在退出就業市場後,仍以教育程度較低者有較大的或然率成為委員。委員和會員對慈濟功德會的主觀知覺有很大的不同。會員重視的是該慈善機構是否誠正信實;領導者個人的特質則是吸引委員從會員投入委員行列的重要關鍵。在領導者個人特質的分析中發現,對委員和會員而言,領導者因為具有符合文化理想之「無私奉獻」,以及「慈悲」的仁愛特質,而受到會眾的敬仰與愛戴。此外,領導者平實淺顯的說「法」方式,使委員易於領受其教誨,同時,其親切和藹,樂於為會眾解答困惑的特質,則使委員在和他建立私人性情感關係的情況下,願意追隨也,進而為組織效命。

為了瞭解委員和會員為何表現出極為不同的行善方式。論文的第三部份即在探討組織融入對於委員和會員在認知與行為上的改變。結果顯示:和會員相較之下,有較大比例的委員融入組織後,其宗教信仰轉變為佛教。在宗教規範下,委員視行善為自利的行為,這種主觀價值是促使委員持續行善的動力。同時,認同組織聽標示的價值和規範的結果,也使委員從事慈善行為的方式有明顯的變化:和會員相較之下,委員的行善方式,從組織融入前的只提供物質資源,出錢不出力的方式,轉變為既樂於出錢也樂於出力;並且也改變了同時損助物質資源給多個慈善機構的行善習慣,專注而忠誠地致力於慈濟工作和組織目標。

綜合言之,在個人屬性和組織特性的交互作用下,組織融入程度不同的委員和會員,在慈濟功德會中形成兩個不同文化緊密度的次團體。認同並遵從組織的價值與規範的結果,造成委員認知和行為的改變。在委員忠誠為組織效命的情況下,慈濟功德會的會眾遂日益增加,組織規模也就隨之擴展。
點閱次數480
建檔日期2001.01.04
更新日期2023.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544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