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皎然意境論的內涵與意義——從唯識學的觀點分析=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hiao-jan's Ambiance Theory: An Analysis from the View of the Dharmalaksana Sect
作者 彭雅玲 (撰)=Peng, Ya-ling (compose)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6
出版日期2001.07
頁次181 - 211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皎然; 詩式; 意境; 立意; 重意; 取境; 緣境; 造境; 作用; 唯識學
摘要皎然(720-798?)是唐代一位兼具詩人及僧人雙重身份的「詩僧」,他所寫的《詩式》不僅是唐代詩歌理論的重要著作,還影響後代詩格的寫作極為深遠。《詩式》蘊含極為豐富的詩歌理論,但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意境論的建構,意境論不僅在唐代詩論中極具代表性,且在整個中國詩歌理論史上來說也具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集中處理皎然的意境論。皎然的意境論探討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關係,如果拿來跟唯識學「識」這個觀念比較的話,實呈現出相當類似的理論思維。唯識學以「境」為根與識的對象,亦即指心與感官所感覺或思維的對象,這種用法與中國傳統使用「境」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而內識與外境的關係,猶如創作過程中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關係,識境理論隨玄奘(600-664)的引進在中國流傳,很可能被皎然所取效吸收,影響了其詩歌理論的建構。因此本文便從唯識學的觀點,嚐試整理皎然境界論的理論架構,一方面希望能更清楚開顯皎然意境論的內涵與意義,另一方面則企圖呈現皎然意境論與佛教唯識學的理論相干性。
目次一、前言 183
二、皎然意境論的建構與唯識學的相關性 185
三、皎然論「意」 187
(一)創作主體的構思及靈感:立意說 187
(二)創作主體對意的凝聚:重意說 190
四、皎然論「境」 191
(一)創作主體對創作對象的呈現 191
1.取境之說 191
2.造境之說 198
(二)創作對象對創作主體的觸發:緣境之說 200
(三)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辯證關係:境象的虛實二義 203
五、皎然論「作用」 208
六、皎然意境論在中國詩歌理論史上的意義 209
(一)意境理論發展至皎然更趨於成熟 209
(二)開啟後人藉用佛教理論建構詩歌理論的風氣 210
ISSN10271112 (P)
點閱次數2174
建檔日期2001.07.11; 2002.03.03
更新日期2017.06.2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986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