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本資料由 李玉珉老師 提供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清代以來嘉義市觀音信仰寺廟類型之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Types of Kuan-Yin Temples in Chia-yi City since Ching Period(1704 - 2001)
作者 顏尚文 (撰)=Yan, Shang-wen (compose)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8
出版日期2003.07
頁次187 - 212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關鍵詞觀音菩薩=Avalokiteshvara; 佛教寺院; 嘉義市; 教理型佛教; 靈驗型佛教; 齋堂; 民間佛教; 區域研究
摘要佛教緣起於印度,其中的觀音菩薩信仰,隨佛教的傳佈,而遍及中國、日本、台灣各地。觀世音菩薩,是慈悲、智慧的施無畏者,二千餘年來隨佛教傳佈道世界各區域,而因應不同的地理環境、族群結構、風俗文化影響,產生不同的觀音菩薩信仰型態。本文以清代在諸羅縣城(今嘉義市)所建立奉祀觀音菩薩為主聖像的九座寺廟做研究單位,蒐集每一座寺廟相關的方志、寺廟台帳、檔案、報紙等文獻資料,再加上田野調查的實地印證與深度訪談,完整紀錄每一座觀音信仰寺廟,自清代創立迄今的發展過程。並進一步分析、歸納觀音信仰在不同的創立者、思想信仰、儀式活動、寺廟建築設施、佛像神聖空間配置的特質,及每一座寺廟與嘉義市的政經、社會文化互動後所發展的演變類型。清代在今日嘉義市所建立的九座觀音信仰寺廟,可分為三大類型。官方建立的寺廟大都能受到縣城中仕紳的支持與日本佛教宗派的支持,在長期發展中有機會轉型為教理型正信佛教,並進一步推展佛教文化的向上發展。在家佛教的齋堂,戰後也能順利轉型為研究教理的正信佛教。民間發展的觀音信仰寺廟,係沿著原住民聚落或水利開發,聚落形成過程中所建立的,雖不能獲得官方的大力支持,但深入紮根當地聚落家族平民的力量,也讓祂們能抵抗天災、政權等破壞而留傳二百餘年。民間佛教的觀音信仰寺廟金碧輝煌、香火興旺,是否能在未來資訊普及、教育發達等助緣中,再加上信徒信仰素質的提升,而轉型為更高層次的信仰,仍有待觀察。
目次一、前言 189
二、官建寺廟與教理性、正信佛教類型之發展 192
(一)諸福寺 193
(二)普濟寺 195
(三)圓福寺 199
三、齋堂與教理性、正信佛教類型之發展 202
(一)太元寺 202
(二)增光寺 204
四、聚落信仰中心與靈驗性、民間佛教類型之發展 206
(一)慈龍寺 206
(二)水得寺 208
(三)頂安宮 209
(四)平安宮 211
五、結語 212
ISSN10271112 (P)
研究時代民國
研究地點台灣(嘉義)
點閱次數2075
建檔日期2003.08.05
更新日期2017.06.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428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