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圖像學角度探討成都南朝佛像與犍陀羅、秣菟羅、笈多佛像造型藝術流派的關係 =An Iconographic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ist Sculptures from Chengdu during the Chinese Southern Dynasties and Buddhist Sculptures of Gandhāra, Mathurā, and Gupta
作者 胡文成 (著)=Hu, Wen-cheng (au.) ; 胡文和 (著)=Hu, Wen-he (au.)
出處題名 法鼓佛學學報=Dharma Drum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8
出版日期2011.06.01
頁次33 - 102
出版者法鼓文理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ila.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胡文成為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胡文和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暨教授
關鍵詞圖像學; 成都南朝佛像; 犍陀羅流派; 秣菟羅流派; 笈多時期流派
摘要筆者首先要向各類讀者概略說明:佛教圖像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鑒定佛教美術作品的名稱、內容、形像造型特徵與性質。重視對佛教美術(雕塑和繪畫)的研究,我們就必須探究作品的內涵和思想(例如佛教經變像所要傳播的教義)。佛教美術作為宗教藝術是特定時代的傳播作品,它們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單純觀賞的對象。它們的理想、內容、形像造型和審美形式,是為其宗教服務的。佛教圖像學的研究還應該將不同地域的佛教美術內容、形像造型特徵,按時代和地域作縱向、橫向的比較,研究同時期不同地方,以及同一地域不同時期的衍變和發展。這就是筆者在本文中研究探討成都南朝佛像與印度早
期佛教美術流派關係的宗旨。海內外學術界過去探索成都南朝佛教石刻的源流,嚴重缺乏可資比對的圖
像學方面的資料。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其源流是來自溯江而上的建康(南京)佛像模式,而後者又是由海路從南印度經東南亞輸入的笈多(5-6 世紀前半期)新樣式。綜觀其論證,都未能清楚認識西元2-6世紀印度佛教藝術各流派的造型特徵和傳播路線。有鑒於此,筆者在本文中擬將成都南朝佛教造像石與前期犍陀羅佛像石雕,後期犍陀羅藝術,即印度-阿富汗流派白灰膏塑像,笈多秣菟羅和薩拉那特的佛教雕刻,從圖像學角度出發,就其形制、圖像結構、形像造型等方面進行比對研究,對它們之間的關係作出比較合理而又科學的結論。

目次一、海內外關於成都南朝佛教石刻研究的綜述 35
二、成都南朝造像石和前、後期犍陀羅,貴霜秣菟羅的形制比較 38
三、成都南朝造像石和後期犍陀羅、前期貴霜秣菟羅圖像結構比較 41
(一)成都南齊造像石圖像結構的「原型」41
(二)成都蕭梁造像石圖像結構的「原型」44
四、成都南朝佛像某些形像造型與後期犍陀羅、笈多流派模式的關係 45
(一)成都南齊佛像造型與後期犍陀羅「印度-阿富汗」流派模式的關係 45
(二)成都蕭梁佛像造型與笈多秣菟羅佛像模式關係 50
(三)成都蕭梁佛像與笈多薩拉那特佛像模式關係 54
五、「溯江而上」論者引證文獻、實物圖像的誤區辨析 60
六、結語 64
ISSN19968000 (P)
點閱次數1640
建檔日期2010.07.21
更新日期2021.01.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7115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