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般若經》的般若波羅蜜多教學的有情觀與有情轉化=Perspectives 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entient Beings from the Teachings of prajñāpāramitā in the prajñāpāramitā-sūtras
作者 蔡耀明 (著)=Tsai, Yao-ming (au.)
出處題名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卷期n.64
出版日期2013.03.25
頁次5 - 29
出版者正觀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tt034.org.tw/
出版地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關鍵詞《般若經》=prajñāpāramitā-sūtras; 有情觀=perspectives on sentient beings; 有情轉化=transformation of sentient beings; 生命醫療=life medicine; 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摘要本文以《般若經》為主要的依據,以佛教菩提道的修學主軸之般若波羅蜜多為視角,探討佛教生命醫療所勾勒的友情觀,以及基由生命鍛鍊所造就的有情轉化。在論述的行文,猶如下的七節串連而成。第一節,「緒論」,開門見山,帶出研究主題,並且逐一交代論文的構想與輪廓。第二節,著眼於生命醫療與修行道路,呈現《般若經》的教學特色。第三節,說明《般若經》跳過人情或有情,改由一切法做為入手項目,經由探究一切法之實相,據以理解所謂的人類或友情之確實的情形。第四節,概括論述《般若經》的有情觀,將各式各樣的友情,平地且一貫地理解為一切法之空性、不二、幻化。第五節,為了讓西論更為聚焦而深入,以《般若經》的一則經文為依據,探究般若波羅蜜多教學的友情觀。第六節,鋪陳《般若經》以般若波羅蜜多的修學,將友情轉化成開發智慧乃至導向覺悟的修學者。第七節,「結論與展望」,總結本文的要點,並且展望後續相關的探討。

目次一、緒論 7
二、以生命醫療與修行道路為著眼所瞭解的《般若經》 9
三、《般若經》跳過人類或有情而改由一切法做為探究實相的入手項目 12
四、概括論述《般若經》的有情觀 13
五、以《般若經》的一則經文探究般若波羅蜜多教學的有情觀 16
六、《般若經》以般若波羅蜜多教學的修學所帶動的有情轉化 18
七、結論與展望 24
參考書目與略號 26
ISSN16099575 (P)
點閱次數1329
建檔日期2013.04.10
更新日期2017.09.0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8928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