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試論聖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貫通=Ven. Sheng-Yen’s Exposi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Śūnyatā and Buddhatā
作者 林建德 (著)=Lin, Kent Chien-te (au.)
出處題名 法鼓佛學學報=Dharma Drum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21
出版日期2017.12.01
頁次131 - 180
出版者法鼓文理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ila.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佛性; 空性; 太虛; 印順; 牟宗三; 聖嚴
摘要 聖嚴法師晚年曾清楚定位自己為「一個帶動思想的人」,認為自己不是學問家、不是學者,但承認自己是一個宗教思想家;法師以思想家自我定位,其對佛教思想的詮釋和理解有哪些特色,成為可關注的點。本文試著從聖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融通,進行初步的分析論述。
「空性」與「佛性」兩大概念之間,在印、漢、藏佛教思想史上早有廣泛討論,包括近來學界亦有諸多反思乃至論辯。本文以聖嚴法師觀點為主,在漢傳佛教的脈絡底下作探討,先介紹近代漢語學界三種觀點:第一以太虛法師為例,簡介佛性高於空性之說;第二以印順法師為例,概述空性高於佛性之說;第三以牟宗三先生為例,說明佛性與空性不同但卻互補的立場。對上述三種觀點,聖嚴法師顯然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佛性即是空性,佛性和空性相通,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
本文藉由聖嚴法師與近現代華人思想家判釋異同之對比,向佛學界介紹聖嚴法師的特見,並進一步分析、評論他對佛典的解讀及論證,盼能從中看出現今漢傳佛教弘揚者對於佛性和空性之主張,顯示聖嚴法師兼容互攝、調和(合)的思想特色。
目次一、前言
二、「空性」與「佛性」之四種詮釋模型
三、聖嚴法師對「佛性」通於「空性」之詮解
四、聖嚴法師佛性通空性之詮解特點
五、相關問題之反思及初評
六、結論
ISSN19968000 (P)
點閱次數329
建檔日期2018.05.18
更新日期2023.11.1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7678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