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的輪迴主體觀:以慧遠的「形盡神不滅」論為探討中心=The ideas of Subjectivity of Samsara in Buddhism --around the problem of Hui Yuan's idea:Body will die, but Spirit is immortal
作者 朱惠明 (著)=Chu, Huei-ming (au.)
出版日期2017
頁次77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俊威
畢業年度105
關鍵詞輪迴=Reincarnation; 緣起
摘要廬山慧遠為東晉時期的佛教界領袖人物,也是中國第一位有系統介紹佛教輪迴思想的僧人。慧遠的佛學思想內容十分龐雜,這是因為他的思想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雙重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他後天勤學苦修的結果。慧遠師事般若學大師道安長達二十五年之久,自然深得般若學說的精髓。按理說,慧遠在輪迴思想的宣揚上,應該是主張「緣起無我」才是。然而,在面對傳統儒家思想的挑戰及弘傳佛教因果報應思想的需要下,主張「有我」成為佛教在中國發展的必然選擇。慧遠的思想帶有濃厚的「實有」色彩,在他的《形盡神不滅》論述中,「神」是擔任生死輪迴的實有主體,具有冥移的功能。在不斷的生死輪迴過程中,「神」猶如火,可以從此薪傳於異薪一樣,永不熄滅。是以,慧遠的「神不滅」思想雖與原始佛教「諸法無我」的精神有所違背,但它卻是當時之時代精神的反映,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大進程。

Lushan Hui Yuan is the leader of the Buddhist circles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first monk in China to introduce Buddhism reincarnation. Hui Yuan's Buddhist thought content is very complicated, because his thoughts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dual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dian Buddhism culture, and also the result of his penance. Hui Yuan teacher as a master of Tao Anzheng up to twenty-five years, naturally won the essence of the general theory. It is reasonable to say that the propaganda of Hui Yuan's thought in reincarnation should be the origin of the proposition.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and the need of propaganda and Buddhism, the idea of "having me" beca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China. Hui Yuan's thought has a strong "real" color, in his "form of God immortal" discourse, "God" is the main body of life and death cycle,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shif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life and death cycle, "God" like fire, you can pay from the same salary, never extinguished.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a major process of Buddhism in China, although it is contrary to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Buddhism.
目次摘 要 Ⅰ
ABSTRACT Ⅱ
目 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相關研究與文獻回顧 3
一、相關研究專書與期刊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7
一、文獻資料蒐集研究 8
第二章 印度的輪迴主體觀 9
第一節 婆羅門教的輪迴主體觀 9
一、婆羅門教輪迴思想的起源 9
二、婆羅門教輪迴思想的內涵 10
三、婆羅門教的「梵我合一論」 12
第二節 原始佛教的輪迴主體觀 15
一、原始佛教輪迴思想之背景 15
二、原始佛教的輪迴思想內涵 18
三、原始佛教的「緣起無我論」 20
第三節部派佛教的輪迴主體觀 22
一、部派佛教輪迴思想之背景 22
二、部派佛教的輪迴主體理論 24
第三章 中國古代的形神思想 31
第一節 儒家的形神思想 31
一、儒家的形神思想內容 31
二、儒家的形神思想的價值預設 34
第二節道家的形神思想 36
一、道家的形神思想內容 36
二、道家的形神思想的價值預設 38
第三節兩漢的形神思想 40
一、兩漢的形神思想內容 40
二、初期佛教的形神思想 44
第四章 慧遠的形盡神不滅論 45
第一節慧遠生平概述 45
一、組織譯經事業 46
二、著書立作 47
三、調和政教衝突 48
四、建立僧團規範 49
五、倡導彌陀淨土信仰 50
第二節慧遠神不滅思想之形成 51
一、慧遠神不滅思想形成之歷史背景 51
二、慧遠神不滅思想形成之原由 52
第三節神不滅與補特伽羅 56
一、「形盡神不滅」的神 56
二、犢子部的補特伽羅 57
第四節慧遠的形神觀 60
第五章 結論 65
第一節輪迴思想對中國文化之影響現 6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69
二、學術期刊 72
三、學位論文 75
四、工具書 76
五、網路電子書 77
點閱次數215
建檔日期2020.02.04
更新日期2023.01.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44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