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梁‧《高僧傳》福慧觀之分析與省思--【興福篇】「論」之研究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02)

摘 要

  梁.慧皎(497~554)依「高僧」之「德」收錄編纂成《高僧傳》(519年完成),並根據其所從事的佛教事「業」歸類分科,其中以興福事業為主的【興福篇】在原來八科(後增設為十科)之中敬陪末座。然而,佛教事業在現今的社會中,「興福」已經轉而成為最受矚目的項目,參與實踐之人不知凡幾,但甚少相關理論之關懷。本文以《高僧傳》【興福篇】「論」為題材,試圖就其推論中隱含條件之前題為架構,將論主之福慧觀點具體化而為議題,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之問題並進行深層分析。最後配合時代思潮,提出個人的省思與看法,俾能提供佛教興福實踐與理論的參考。本論文擬依循上述之問題意識,分為以下五章探討:

1.0 導論

福慧觀議題相關之定義的釐清,與全文架構及論述的整體介紹。

2.0 文本觀點之歷史性脈絡考察

首先考察文本於佛教整體文獻中之定位,包括其文類及風格;繼而探討本文內容及其觀點之形成,尤其涉及繼承與創發之處與後人著作之批判;最後考察文本所指涉及典故及背景。

3.0 文本觀點相關之議題分析

首先剖析文本佈局與結構,從中萃取理論架構,設法找出隱含條件,由前題之問題意識將概念具體化為議題。本章論述架構藉西方相關論證形式與思想脈絡予以顯題,其中包括了哲學方面主體主義之轉向;現象學之本質探討以及宗教現象學揭示「神聖」等,接著循此架構將議題以佛學思想脈絡作深層分析。包括涉及實踐者因虔誠心路而獲致無像法身感應之觀點,及其與龍樹中觀之學的關聯。

4.0 二諦思想與福慧觀之關聯與省思

文本脈絡顯示與福慧觀有所關聯之二諦思想,不僅可以證成論主在理論上的基本假設,而且吾人可依二諦思想進一步詮釋與開展佛教之福慧觀,筆者嘗試由此進路及個人有限之心得與見解,對福慧觀之相關問題提出批判與補充。

5.0 結論

結論中除了回顧強調興福觀點分析的主旨及論証架構之重要外,也自我評估優缺點並說明本論文限制與特色之所在,並針對議題分析所延伸出來的問題,提出日後進一步研究及加強之計劃。

 

關鍵字:高僧傳 論贊 福慧 慧皎 法身 感應 二諦 宗教現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