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與無修居士論禪與台淨兩宗異同

融熙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 70 冊

大乘文化基金會出版

1980年10月初版

頁109∼117


. 頁145-152 145頁 辱承賜評海刊五月號拙著「天台宗與禪宗的關係」,浩 浩地一吐二千言,膽識邁常,不勝欽佩。禪宗膽小者不敢聞 ,心粗者不能入。仁者利根,甚為希有!但尊函所示,似未 盡然。古德云:寧與曉事人相罵,不與不曉事人共話。儒家 亦云: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 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學人非智者,然願對尊函各點 ,公開商量,唱齣雙簧,貢獻讀者。 拙著認為台宗與「如來禪」無異。試觀台家「三止」, 與神秀「指誨大眾住心觀淨」,及薛簡稱:「京城禪德皆云 :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並無差殊。南能北秀,同生 五祖門下。壇經云:「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參同契 云:「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而尊函謂:「禪宗與台 宗不但無關,且更相背。」學人於此,竊有未解。若謂與祖 師禪相背,猶有可言。若謂與如來禪都相背,則永嘉未到曹 溪之前,習天台止觀,何以能出言暗合諸祖? 146頁 尊函謂:「禪宗須分三個時期,在曹溪前為六度禪。多 從定入,故打坐亦名坐禪。曹溪後分五派,實以臨濟為最。 其法門是參話頭。堵塞妄想,以期開悟。故臨濟抱定一句話 頭,與淨土抱定一句彌陀,同一機括。此後世所以有禪淨雙 修之論,是指臨濟之禪而言耳。若六祖之禪,則以無念為宗 ,是最上乘法。不但空前,而且絕後。蓋佛法由釋迦至曹溪 ,已為一大結穴,遠非他宗一枝一節所能望其肩背云云。」 仁者尊重曹溪臨濟之心,雖是可敬,而按諸事理,學人頗有 所惑! 考六祖之前,如誌公曰:「京都鄴都浩浩,還是菩提大 道。」又曰:「斂容入定坐禪,攝境安心不亂,機關木人修 道,何時得達彼岸。」何曾是主張坐禪耶?又曰:「有心取 相為實,定知見性不了。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 試讀其大乘十讚,與十四科頌,及十二時頌,甚處與曹溪宗 旨有所不同?又如肇公所作四論,皆符宗門正見,清世宗御 選語錄,列為第一。此外秦跋陀之勘生公話,傅大士之揮尺 下座,亦皆是宗門作略。臨濟所云有無位真人,從汝面門出 入,亦取材於大士之「心王銘」。觀此可見心宗旨趣,猶如 虛空,先聖後聖,畢竟無殊。所分三個時期,似有未當。 至謂「臨濟參話頭」,亦屬錯會。臨濟是六祖下第五世 ,六祖下第八世尚未有專教人參話頭。後來根器日差,似由 宋代高峰,才用參話頭法門。臨濟云:「一念緣起無生,超 出三乘權學」 147頁 ,但教人「隨緣銷舊業,任運著衣裳,無一念希求佛果心。 」並引用誌公「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話。此可見 六朝時之寶誌諸公,與唐朝時之六祖宗旨無別。否則臨濟怎 有引他言句耶?尊函引古德「為是將心止心;為復起心觀觀 」來破台宗止觀,謂為「義不安立」。而不知此乃古錐反詰 來機之言,縱奪無常,並非通則。試思誌公是依鍾山大沙門 僧儉出家,專修禪觀者。既以誌公之修禪觀為是,自不能以 台宗之修止觀為非! 尊函以「六祖時,只有台淨兩宗。而壇經有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之句,為對台淨兩宗而發。」此意學人亦不敢 附和。學人以為破邪宗之言,是指其承傳之法,係遠紹達摩 初祖破小乘邪宗之法耳。西土般若多羅尊者順世,達祖演化 本國。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一名佛大勝多。本與祖同學 佛陀跋陀小乘禪觀。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羅尊者,捨小趣大, 與祖同門並化,時號二甘露門,而佛大勝多更分徒而為六宗 ,所謂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寂靜宗 等,各封己解,別展化源。祖嘆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況 復支離分六,我若不除,永纏邪見。乃現神力,分破六宗。 彼眾咸誓皈依,然後東入震旦。六祖所謂破邪宗者,是指小 乘禪觀之宗耳。 若謂破邪宗,是指破天台淨土,試問台宗三止三觀三諦 三智三德,其事理與達摩二入中之理入,四行中之稱法行, 有何相背而目之為邪乎?台宗以法華為宗骨,以涅槃為扶疏 ,以大品般若為觀法,以大智度論為指南;有何小乘氣息乎 ?至淨土宗則依三經一論 (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 148頁 陀經、往生論)。經皆世尊金口親宣,是眾生性具依土實相 之法。論乃大乘菩薩天親所造。俱演圓頓教意,何得云邪? 六祖所云:東方人有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有罪,念佛 求生何國?是破人在小彌陀經句下著倒,不能念佛真意。為 要人會身中淨土,自性彌陀,明白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之性具 依土常寂光,非撥無淨土也。有尚不可得,何況立無?常, 寂,光,是真如體相。淨宗四種念佛法門中之實相念佛所到 境界,與六祖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歸元無二路 也。夫隨舉一法,見智見仁,唯在當機,土既有四,如三獸 渡河,各如其量。而好淨宗者,以禪德如永明壽、憨山清, 皆念彌陀,誤為禪不如淨。好禪宗者,以古德有念佛一聲漱 口三日之語,誤為淨不及禪。皆是韓盧逐塊,未知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未「開佛知見」故。 尊函疑永明四料簡是後人所偽,此點俟仁者檢永明「自 行錄」一讀,便自釋然。至夢東集,學人未寓目,不敢妄為 評斷,可置勿論。考永明壽禪師,得韶國師心印,為二千眾 善知識。觀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著。僧曰: 謝師指示。師曰:且喜沒交涉。示偈曰:欲識永明旨,門前 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師立以心為宗,照萬物 如鏡義,作宗鏡錄百卷。其禪宗造詣可知。奈何去聖時遙, 上根難遘,弘禪弘淨,拈困佛前,七次得淨。如永明初心主 淨,何待反覆七次之多?可見時節因緣,亦如仁者所謂「凡 事須應潮流,知變通」也。其四料簡,謂以虎喻淨可,謂以 虎喻禪亦無不可。但永明何以不曰添翼虎,而曰戴角虎?細 味其言,亦有深意 149頁 。昔年有周生屢向學人力言禪淨雙修之勝。學人曰:汝言良 是,但必執雙修為勝,單修為劣,亦有未然。譬如殺人,一 劍足矣,又兼拿槍刀作麼?汝不善會永明逗機活著,只如今 汝變作一頭老虎,百獸莫敵,出窟入窟,自在自由,忽然帝 釋欲為汝添威,加生兩隻水牯牛角,汝還願意麼?周乃歡然 有省。 尊函屢言「直指」,錯會處似與湛愚相同,想是讀彼心 燈錄來!湛愚,門外漢耳。詳在學人年前所撰「闢心燈錄」 文。(見穗圓音第七八期台刊)。直指,是末關破了之後的大 机大用作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乃佛祖對機熟者----偷 心死盡的利根,以妙方便,截斷現業流識,一剎那間,如擊 石光、閃電光,將心印心之一段大事。如世尊拈花,迦葉微 笑是也。非以說句即心是佛,遮絕一切修為之「聞所成慧」 為直指也。仁者以為淨宗將妄止妄,不如禪宗無念之直契耶 ?不知以楔方能出楔,六祖教人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與佛 言: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同是香象渡河截流而過之法 耳。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仁者甚至謂:「淨土宗尊大勢至為西方三聖之一,而不 顧其楞嚴會中,已被文殊揀出,不入圓通,斥其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之句,更屬自欺欺人云云。」學人以為佛祖度 生方便,從來是兩般舌頭。抑揚破立,自不一定。如涅槃經 說「我」是極則,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金剛經說「無 我」是極則,一切諸佛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 出。彼常隨世尊之千二百大 150頁 阿羅漢,善會佛意,佛有所說,恆自抑讚揚,如智父調護諸 兒,一兒有病,應與苦藥,父說藥美,餘兒會意,咸棄酥酪 ,索飲苦藥,病兒爭先飲已,其病遂瘥。楞嚴會上,佛為欲 人安心「耳根反聞」法藥,曰:「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吾輩若於文殊句下著倒,作為「斥」會,則禪宗豈不是 亦非此方真教體麼?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何可躬自犯之? 仁者以淨宗為小根下智而設,比之為幼稚園,為小學, 云在科學時代不適用,尊論亦不為無見。但淨宗之不合時宜 者,過在擔板師僧,只顧在事邊讚揚,拿聖言量,及淨土聖 賢錄往蹟來高壓眾生信心,不知針對時世,在理邊展發,遮 人悟門。純至死時安詳而逝者不無其人,生前徹證者卻一個 沒有!若輩執印光法師文鈔為無上寶典,此在二十年前,猶 可造成若干厭苦欣樂,貪便宜,自我陶醉的自了漢,今當哲 學鬥爭之候,如何容得這般逃避現實,不盡做人本分,務求 捨世之慢性自殺耶?故學人年前有「蓮社危機慎往生了義」 之作,正符仁者應潮流知變通之意也。 事實上淨土有甚深之理趣,不止西方有彌陀淨土,東方 有阿囗淨土、藥師淨土,兜率有彌勒淨土,禪有常寂光土, 密有秘密莊嚴土;先覺太虛大師嘗言:「淨土為三乘共庇」 ,無論天台、賢首、唯識三論以及禪宗,都可以修淨土行及 弘揚淨土。依正二報,法爾如然(此八字吃緊。正謂正報, 由過去之業,成此五陰身。依謂依報,為此身心所依國土及 一切事物。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行願品疏抄云: 依者凡聖所依之國土,若淨若穢。正者凡聖能依之身,謂天 人男女、在家出家、外道鬼神、菩薩及佛) 。徒以弘淨庸師 闇昧, 151頁 單就事邊誘導男女,跡近迷信,致令仁者輕視,固非淨土教 義之貧困也。 綜觀尊函,以拙文等視天台,因六祖有出世破邪宗句, 而聯想及於淨土。仁者謂:「他宗為大德所起,心宗為佛祖 所創,聖之與賢,固自有別云云。」學人則以為:道者,公 器也。眾生本具之法,人人具足,個個圓成。到這裹時,心 佛眾生,不能打作三橛。所須證據者,防濫冒也。心宗不立 文字,容易冒充) 。夫佛祖言教,各有其一期方便密意。若 執從上以來默傳分付為正,餘為邪,則世尊固由夜觀明星, 廓然大悟,成等正覺,又誰為密付耶?如必計有付,則推而 上之,犯無窮過,於理奚可哉!. 尊函謂「現當末法時代,非借助科學推進最上乘法不可 。」仁者為法大心,至表欽敬。在學人愚見:以為會最上乘 者,不妨更研科學;懂科學者,不妨進求最上乘法。若借助 科學推進此法,其方式若何?學人於科學造詣極淺,仁者有 暇,乞專就此點,略擬方案賜教,學人當另文討論,呈似棒 正。昔有僧問古德:二龍爭珠,那龍得著?德曰:老僧只管 看。今設有人問學人最上乘最下乘如何分疏?學人亦曰:我 只管說。此事大難!非言語能表,非心行所到。古德大徹大 悟然後出世為人,今之稗販者,多口頭佛法,像煞空舖子, 客來光顧,還是一場囗囗。而末法至此,又像鬧世界不景氣 ,即使珠竇盛陳,亦難遇著個有購買力漢。 只如虛雲老和尚,乃世所共仰之當代宗匠。回憶一九四 八年憩愈錫廣州太平蓮舍,一夕客散後 152頁 ,座中只李寬某(忘其名,抗日時在省署當過處長者)、劉寬 漢及學人。學人請益曰:老和尚出世以來,棒頭上打著幾人 ?雲公搖首嘆曰:一個都沒有啊!李插言曰:有,滇中某和 尚呢!雲公笑顧李曰:某和尚是汝為他證據的麼?李赧愕默 然。觀雲公弟于,單粵籍者亦累萬盈千,他老人家百分之九 十九個皆示向念佛,入室啟請向上事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古 德說:「如果老僧一向舉揚宗乘,法堂前草深三尺。」此事 確如船子,誡所謂「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又何怪乎永明 有四料簡之作耶! 學人廿年前,便喜光影門頭活計,但至今還是自救不了 。展揚最上乘法,豈易言哉!雖然如是,眾角雖多,一麟已 足。看仁者出語膽識,誠所謂虎生三日,氣已吞牛,宗門大 器也。尊函謂「六祖聞經開悟時,只見自性本空。後得五祖 一點之後,才會真空妙有中道實相。」甚是!甚是!千里來 龍,斯為結穴。望仁者向壇經妙行品猛著精彩,定會摸著娘 生鼻孔。真的,禪宗膽小者不敢聞,心粗者不能入。竊謂仁 者心似略粗,如藏弓居士之心又似太細。兩公時常聚首,若 能彼此交相切磋,便勝他人十年行腳。管有「寒山逢拾得, 拍手笑哈哈」之日也。即此博粲老友之前,不覺率囗。唐突 之處,諸望海涵。如何如何,仍盼明教。 (無修居士原函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