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
Source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第3屆):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 -- 祝壽研討會論文集
|
Date | 2002.04.21 |
Pages | J1-J35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Publisher Url |
http://www.hongshi.org.tw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1.全文見http://www.sinica.edu.tw/asct/tpa/discuss/discussarea/buddha21.pdf2.論文 (J). 指導單位:中華佛寺協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所, 財團法人淨心文教基金會, 歡喜堂素食餐廳, 中國民國關懷生命協會; 時間:2002年4月20-21日; 地點: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 |
Keyword |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佛教環保=Buddhist Environmentalism=Environmental Ethics; 佛教生態學 |
Abstract | 許多人都知道,宗教信仰與主體性的眾生心靈有關,郤往往忽視宗教信仰也與客體性的土地有關。主體與客體的割裂與對立,其實只是無明眾生的主觀分化,隸屬於帶有煩惱的「遍計所執性」。主體性心靈所居住的土地,佛典中稱為ksetra,音譯為「剎」、「差多羅」, 意譯為「土田」;或「土」。客體性的剎土,與主體性的眾生心靈,其實是「互相增上,彼此損益」的;也就是說,其實不是對立,也不可分割的。印順導師即說:「眾生與眾生,在_土的依託受用中,互相增上,互相損益。」因此, 沒有獨立於眾生, 也沒獨立於與土或土地相關的議題相當多。 例如佛教徒的信仰,乃至當今佛教徒和佛教學者所關切的環境倫理問題,都和眾生所居住的剎土有關。對於前者,論者甚多;而對於後者,台灣還在起步中。最近,林朝成教授在其大作〈台灣人間佛教環境論述的面向與省思〉中,對恒清法師、昭慧法師,及筆者所建構的佛教生態學,多所針砭。因此,本文將集中焦點在佛教環境倫理的省思上,以回應林教授的指教。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前言 二. 大乘經論中的三種剎土理論 (一) 虛妄唯識系的剎土理論 (二) 真常唯心系的剎土理論 (三) 性空唯名系 (《般若經》系) 的剎土理論 三. 剎土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 四. 剎土三理論與深層生態學的省思 (一) 剎土與「自然」的異同 (二) 禪宗的「自然」觀 (三) 緣起理論是否為另一種「中心主義」? (四) 「發展的面向」與深層生態學是否矛盾? 五. 結語 |
Hits | 1215 |
Created date | 2002.04.30
|
Modified date | 2015.06.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