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業露華 (著)=Ye, Lu-hua (au.)
|
Source |
2019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
|
Date | 2019.10 |
Pages | 281 - 292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org.tw/index.aspx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研究員 |
Keyword | 法藏; 唐代佛教; 苦行 |
Abstract | 法藏(643-712)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僧人,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實際創始人。由於他的大力弘揚,使得華嚴宗發展成為一個影響深遠的中國佛教宗派。 法藏祖籍康居,祖上曾是康居貴族,後遷居中原。康居佛教傳入很早,對中國佛教影響也很大。早期來華傳教的西域僧人中有相當部分的康居僧人。法藏很早就受佛教思想薰陶。到了十六歲那年,曾在法門寺舍利塔前燃指供養,以示其獻身佛教的決心。本文主要對法藏青少年時這一燃指行為作簡單分析。 首先,以燃指灼臂等極端方式表示自己信仰的決心,與古代印度社會流行的苦行習俗有關。古代印度人認為,靈魂與肉體是二元的,靈魂是肉體的主宰,肉體則是靈魂的軀殼和束縛。於是他們熱衷於通過折磨和摧殘肉體來追求靈魂的解脫。佛陀出家之初,也曾經歴過六年苦行。後來他感悟到苦行並非是正確的覺悟之道,因此斷然放棄了。佛陀在以後的傳教說法中也曾多次批評那種希望通過苦行來獲得覺悟之道的修行方法。但由於古代印度修苦行的習俗影響久遠,因此佛教中仍有人希望通過苦行來表示其精進勇猛的修行之心。佛教傳來中國後,這樣的習俗也影響到中國。法藏少年時的燃指之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此影響。 其次,唐代的法門寺是皇家寺院,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和崇高的地位。唐代皇室每隔幾十年就要開寺迎請法門寺中所藏的佛骨舍利到宮中供養。而每次開塔迎請佛骨舍利,都有一些佛教徒以燒頂、燃指、灼臂等方式進行供養,以示以身獻佛的決心,法藏就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和佛教氛圍中,在法門寺舍利塔前燃指供養的。 燃指殘身以示虔誠,這樣的習俗還與一些佛教經典中提倡的內容有關,如當時流行的《法華經》中就曾宣稱,以燃指,乃至於以一足趾供養佛,護持《法華經》,其功德大於以山河國土等供養之說。此外,大乘佛教將佈施列為「六度」之首,又以棄身捨命為佈施的最高境界,佛經中記載的「以身飼虎」、「割肉貿鴿」等故事,在某種程度上也刺激了一些佛教徒的行為。 隋唐之際,這種苦行修習在社會上還是十分流行。唐代僧人惠祥所作的《弘贊法華傳》中,就記有許多僧人以燃指殘身等形式來表達修行之決心的。法藏十六歲時,即在法門寺佛舍利塔前燃指明志,應該說是與當時這樣濃厚的佛教社會氛圍和生活環境分不開的。
|
Hits | 435 |
Created date | 2021.12.02 |
Modified date | 2024.01.1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