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陳英善 (著)=Cheng, Ying-shan (au.)
|
Source |
2018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Date | 2018 |
Pages | 157 - 180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org.tw/index.aspx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 中華佛學研究所 研究員
|
Keyword | 真空; 深空; 空有不二; 二諦中道; 般若經 |
Abstract | 《般若經》的核心思想,主要在於「空」,不論大至六百卷《大品般若經》(玄奘大師譯),或小至《般若心經》,無不顯示諸法緣起無自性空之道理。此空無所得,即是所謂的「真空」。一般吾人對空之理解,著眼於遮情方面,以破執為主導,而對於表德方面,則甚少論及之。對法藏大師而言,真空具備了遮、表雙重涵義,以「即有之空」、「即空之有」來表達真空之意涵,顯示真空即是「空有不二」之意。此「空有不二」之真空,或以深空、真空不思議、二諦中道等表達之,用以顯示真空甚深之涵義。 從法藏所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十二門論宗致義記》等論著中,可知無不闡述此「空有不二」之真空道理。其對《般若經》之看法,基本上,判屬於實教(或稱一乘教),而此實教包括了終、頓教,如法藏以實教來解釋《般若心經》,以頓教來說明《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八會那伽室利分」。諸如此類,在在顯示法藏對《般若經》之看法,跨越了終、頓教,乃至一乘教。由此可知,「真空」之意,蘊含了終、頓、圓教,而非如一般所說:法藏將《般若經》純判屬於始教而已。 因此,本論文針對《般若經》之真空來探討,主要從三方面來切入,首先,對種種「空」加以辨別;其次,就二諦中道來論述真空;最後,就判教來看真空所扮演之角色。 |
Table of contents | 前言 158 一、就簡別真空而論 160 二、就二諦中道而論 166 三、就判教思想而論 172 結語 179 參考資料 180 |
Hits | 491 |
Created date | 2021.12.02 |
Modified date | 2024.01.1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