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郭秀年 (著)
|
Source |
2023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Date | 2023.10 |
Pages | 101 - 142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org.tw/index.aspx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佛陀教育基金會教師 |
Keyword | 〈入法界品〉; 別教一乘; 同教一乘; 敘事模式=narrative mode; 法界緣起 |
Abstract | 「一乘」語詞在六十卷《華嚴經》出現次數並不多,卻被法藏所重視,以之建立華嚴圓教系統。一乘別教是華嚴宗重要的核心概念,卻容易與同教一乘(天台)相混淆,以致令人更不易掌握其要義,透過對三乘教之認識,讓吾人理解華嚴一乘主伴無盡教義。〈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所建構的修道歷程,具有故事性的敘事(narrative)之同時,也是彰顯華嚴別教一乘義,此甚深的一乘義不易理解卻始終存在的價值隱藏著。換言之;〈入法界品〉之一乘做為教化之方便施設,來呈現其教化的敘事模式。 「依人顯法」指〈入法界品〉文本中,所出現的人物視角與佛法二者相互交織而成一乘義;其人物由全知角色的普賢菩薩代佛宣揚一乘的法界門,文殊菩薩表一乘的般若門,彌勒菩薩證明善財修證一乘證入門,以及作為第一人稱視角的善財童子示此一乘的修證者,已累積過去無量劫的修道資糧而圓滿佛道。文本中的佛法指一乘法是無盡緣起,與一切法相即互攝主伴俱足。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102 二、同教一乘與別教一乘義 103 三、同教一乘、別一乘與三乘之關係 105 四、〈入法界品〉別教一乘的敘事模式 110 (一)主題思想 112 1.佛不動菩提樹說法遍一切處 114 2.無量微塵數會 114 (二)時空場景 115 (三)敘事觀點 117 1.第一層敘事觀點,佛為第一位出場的全知者 117 2.第二層敘事觀點,文殊、舍利佛與六千比丘 118 3.第三層敘事觀點,善財參訪諸善知識之修道歷程 119 (四)情節結構 120 1.舉法勸修:善知識的德行、修法特色,居處的殊勝,推薦善財去參訪學習。 120 2.依教趣入:善財安住前善知識教授之佛法,繼續南行參訪。 120 3.見敬申請:善財面對善知識表達自己為發菩提心,為學菩薩道,為教化眾生而來學習,請求善知識的教導。 120 4.授己法界:善知識將自己所證得之法門名稱、修法與功徳傳授善財;並說自身與佛、菩薩、眷屬、眾生之宿世因緣。 120 5.仰推勝進:善知識謙虛表示所修有限,只知自身之法門,故推薦善財繼續精進,參訪下一位善友學習菩薩道。 121 (五)人物形像 121 (六)語言特色 130 1.散偈結合 130 2.譬喻、對話 131 五、入法界品的藝術表現 131 (一)(北宋)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讚 132 (二)敦煌莫高窟 85 窟、第 9 窟「入法界品」圖像 133 (三)明代壁畫 135 (四)清代刻本 135 (五)毘廬遮那佛與五十三參圖 136 (六)散財童子造像研究 139 六、結論 139 參考文獻 141 (一)佛典(以中華電子佛典 CBETA,2016) 141 (二)專書(依姓氏筆畫) 141 (三)期刊論文 141
|
Hits | 64 |
Created date | 2024.01.11 |
Modified date | 2024.06.1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