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探析《中論》「心行言語斷」之觀行上的涵義
Author 釋覺慧 (著)=Shih, Chueh-hui (au.)
Source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5屆)
Date2024.09.28
Pages23
Publisher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Publisher Url https://homepage.ntu.edu.tw/~ntucbs/Default.html
Location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Language中文=Chinese
Note作者單位:福嚴佛學院研究所
Keyword心行斷; 言語斷; nivṛtte cittagocare; nivṛttaś cittagocaraḥ
Abstract 鳩摩羅什所譯之《中論》(青目釋)〈觀法品〉在說明諸法實相時,以「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作為陳述。就字面意義上來說,是用來敘述諸法實相的境界;而心行、言語等是與修行者有關,因此亦可理解為描述一位行者證悟諸法實相所處的狀態。鳩摩羅什所譯的《中論》(青目釋)一直是研究早期中觀學的重要典籍,深受佛教界與學術界的重視。自月稱註釋《中論》之《明句論》梵本刊行之後,學術界中興起以梵、藏、漢校勘比對《中論》之研究熱潮,鳩摩羅什所譯之《中論》(青目釋)也因此受到諸多的質疑。以《中論》(青目釋)第18.7 偈頌之「心行言語斷」為例,此一譯文被呂澂與萬金川等認為是一種誤譯。如萬金川根據《明句論》中之《中論》梵本文句指出,「言語斷」與「心行斷」之間有一因果關係,認為「言語斷」是以「心行斷」為其先決條件。此一主觀點的理由是因為「心行斷」在《明句論》所見之梵文原偈頌中為“nivṛtte cittagocare”,在梵語文法上是一絕對處格“locative absolute”的句法,可以表達「條件」之概念。據此,萬金川評論:鳩摩羅什譯本中之「心行言語斷」一句未顯示出「心行斷」與「言語斷」之間的這一層邏輯關係。
關於呂澂與萬金川對鳩摩羅什譯文的批評,筆者認為這其中或有不盡恰當或者有不公允之處。基本上,二者對鳩摩羅什的負面評論皆基於《明句論》中所見之《中論》版本的用字或理解。根據《明句論》梵本,「心行斷」“nivṛtte cittagocare”一句確實是以絕對處格之形式呈現,因此第 18.7 偈頌之前半頌可以被理解為「因為心行處止息,故名言所詮止息」。然而,依葉少勇之《中論》刊行本 ( 原 民 族 宮 藏 《 中 論 頌 》 梵 本 ),「 心 行 斷 」 之 對 應 文 字 是 以“nivṛttaś cittagocaraḥ”之形式呈現,「心行斷」為陽性、單數、主格形式,與「言語斷」皆以主格形式呈現,因此前半頌可被理解為「名言所詮止息,心的對境止息」,「心行斷」與「言語斷」兩者不一定有因果關係,而二者的意義可以理解為說明諸法實相之「法性」“dharmatā”的特質。
鳩摩羅什所譯之《中論》第 18.7 偈頌是否其底本用字與《明句論》梵本所見有所不同?鳩摩羅什譯本之傳承系統較接近何者?證得諸法實相之行者,其「心行斷」與「言語斷」之間關係是如何呢?筆者將透過梵、藏、漢之《佛護註》、《月稱註》、《無畏註》、《青目註》等重要之註釋書,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考察。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關於《中論》第 18.7 偈頌,葉少勇之《中論》刊行本與鳩摩羅什之譯文最為接近,鳩摩羅什此頌之譯文可說與葉少勇之《中論》刊行本的梵語文句意涵一致。關於《中論》之「心行言語斷」的意趣,可以從兩方面而論,一、約第一義中,是不可思,是不可議,是無所有相、無初中後相、無前後相等;二、約觀行之過程而說,在修證體悟諸法實相之過程中,「因為心所行處止息,所以名言所詮止息」,「心行斷」與「言語斷」兩者是有前後因果關係。
Table of contents摘要
一、前言 1
二、關於學界中對《中論》18.7 偈頌之理解方式與反思 2
(一)Louis de La Vallée Poussin 之刊行本 2
(二)葉少勇之刊行本 4
(三)學界評論羅什譯文之見解的反思 4
三、《中論》第 18.7 偈頌之傳本與翻譯差異 5
(一)偈頌之傳本與翻譯差異 5
(二)註釋書之長行 8
(三)兼論《中論》第 18 品之標題比較 9
四、中觀思想之「心行言語斷」義趣 9
(一)註釋書對《中論》第 18.7 偈頌之詮釋 9
(二)《大智度論》所見之《中論》第 18.7 偈頌與解釋 13
五、結論 17
參考文獻 19
Hits15
Created date2024.10.23
Modified date2024.10.28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704789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