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uthor |
左寶珠 (著)
|
Date | 2004 |
Pages | 223 |
Publisher | 輔仁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j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輔仁大學 |
Department | 宗教學研究所 |
Advisor | 張春申 |
Publication year | 92 |
Keyword | 修女=Catholic sisters; 比丘尼=Buddhist nuns; 煉路=the purgative way; 明路=the illuminate way; 合路=the unitive; 貞潔=chastity; 貧窮=poverty; 服從=obedience; 戒=discipline; 定=meditation; 慧=wisdom; 修道生活=religious life |
Abstract | 目前台灣的宗教交談是必然趨勢,因具有整合性的價值,為增進信仰體悟的豐富性,使人更意識到宗教的包容,並尊重各自的宗教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願進一步思索,修道生活的本質意義和價值何在?修女與比丘尼的修道生活,有何迥然不同之處?希望能藉此研究,冀能在自我反省與歷史傳承沉思的雙重覺醒中,啟動一個呼應時代,兼具追尋永恒幸福,歷久彌新的修道生活方式,不但能回歸生命之源,而且可以帶給社會安寧與祥和,更能活出充滿生命力與希望的修道生活。然而這只是初步的探索,由於時間與學能的限制,有待將來更進一步的研究。 本論文進行的方式,是研究者抽身站在高處望下鳥瞰,即「修道生活的對觀」形態去鋪陳。在天主教修女的部份,是以煉、明、合三路來表達修女在貞潔、貧窮、服從三願中間,跟隨耶穌基督的經驗為主。以煉路為基礎,再進入明路與合路,達到與天主結合的境界。佛教比丘尼的部份,是以「戒、定、慧」三學為主,戒為基礎,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的三種過程。 綜觀整個論述,可以直接感受到,在探討了兩個宗教的形式與內容後,發現修女與比丘尼的修道生活,看似相同的表象,其實卻大異其趣。雖然在某些層次上可以互相啟發、彼此共鳴,達到奉獻生命的完美境界,是可期待的,但是,基於上對神性的認知不同,下及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影響所及,很難一言蔽之,我們無法忽視兩種修道生活的實質不同。
Nowadays a contact between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is necessary. The dialogue between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leads one to realize the richness of one’s religious belief and to be aware of one’s religious tolerance, and then to respect each individual’s religious experience. This thesis, therefore, will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the value of religious lives of Catholic sisters and of Buddhist nuns and their differences. On the basis of examining my own belief and reflecting on Catholic and Buddhist tradi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help us to live a fuller religious life which can correspond to the need of our time, lead us to peace and the source of life, and make the society more harmonious. This thesis is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he religious lives of Catholic sisters and of Buddhist nuns. The purgative way, the illuminative way, and the unitive way are used to signal Catholic sisters’ vows of poverty, chastity, and obedience. In their spiritual development, Catholic sisters go through the purgative way, the illuminative way and the unitive way until finally to be with God. The Buddhist nuns, on the other hand, focus their religious life on discipline, meditation, and wisdom, the classic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Buddhist spiritual lif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we can find the religious lives of Catholic sisters and of Buddhist nuns seem to be similar but in fact are quite different. On certain level they may enlighten each other in living the life of self-sacrifice. Nevertheles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ivinity and in their values, their essential differences are not negligible at all. |
Table of contents | 目 次 致 謝 v 緒 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3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4 三、研究架構與綱要 5 四、研究的重要性 7 第壹部分 天主教修女 9 前言 11 一、「三願生活」是成為修女的條件 13 (一) 修會的組織 14 (二) 修女的培育 17 (三) 團體生活 25 小結 31 本文 修女的修道生活 第一章 煉淨心靈之路 33 第一節 靈魂的煉淨 34 一、七罪宗 34 二、三仇 41 小結 51 第二節 捨棄一切跟隨基督 52 一、貧窮的意義 53 二、耶穌基督的貧窮 56 三、修道人的貧窮 57 小結 58 第二章 修德成聖之路 59 第一節 追求,更高超的美善 60 一、建立超德向度 62 二、四樞德 68 小結 72 第二節 愛的道路 73 一、貞潔的意義 74 二、耶穌基督的貞潔 77 三、修道人的貞潔 78 小結 81 第三章 人與天主的結合 83 第一節 愛的結合 84 一、人靈與神結合的意義 84 二、與天主結合的實踐方式 88 小結 97 第二節 承行天主的旨意 98 一、服從的意義 100 二、耶穌基督的服從 101 三、修道人的服從 103 小結 106 結 語 108 第貳部分 佛教比丘尼 111 前言 修道之基-三學總持 113 一、三學與三藏 114 二、三學與八正道 115 三、三學與四聖諦 116 本文 比丘尼修道生活依止之三學 第四章 戒學-防非止惡 119 一、沙彌尼階段 120 二、式叉摩那階段. 124 三、比丘尼階段 125 第一節 比丘尼戒法的制定 129 一、比丘尼戒 129 二、八敬法 132 三、八相成道 137 小結 138 第二節 持戒的重要 139 一、四宏誓願 142 二、團體生活作息 144 小結 146 第五章 定學-隨自性去路歸處皆不迷 147 五停心觀 149 第一節 禪定的層次境界 152 一、禪定的層次 152 二、四禪 152 三、八定 153 小結 156 第二節 禪學的種類和境界. 157 一、如來禪 157 二、祖師禪 161 三、禪定的境界 166 小結 167 第六章 慧學-來去自如進出無礙 169 第一節 慧學的認識. 170 一、般若智慧 170 二、般若觀照 172 小結 172 第二節 慧學的成就次第 173 一、智慧. 173 二、聞思修三慧 174 三、定慧均修 175 四、預流果 180 小結 184 結 語 185 結論首頁 187 結 論 189 一、相似之處 190 二、相異之處 195 參考書目 199 附錄 209 圖目次 【圖一】煉明合三路 12 【圖二】七罪宗 34 【圖三】三學與八正道 115 【圖四】出家戒 120 【圖五】八波羅夷法 129 【圖六】八相成道 138 表目次 【表一】修女日常生活作息時間表 30 【表二】比丘尼日常生活作息時間表 145 【表三】修道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211 【表四】決定選擇修道(出家)的原因與宗教信仰 211 【表五】想要修道(出家)到決定的時間 212 【表六】想要修道(出家)的決定是否遇到困難 212 【表七】自我認同及自我期許 213 【表八】群己關係與自我肯定之相關 213 【表九】修道生活的期許(個人與父母因素)之因素分析 214 【表十】修道生活的期許(群己關係與自主性)之因素分析 215 【表十一】年齡 215 【表十二】教育程度 215 【表十三】宗教信仰 216 【表十四】修女與比丘尼的修道生活相似 216 【表十五】修道對社會是有貢獻 216 【表十六】父母感情與婚姻狀態 217 【表十七】父母親對您修道(出家)的反應 217 【表十八】決定修道(出家)的年齡 218 【表十九】接受信仰的時間 218 【表廿】決定選擇修道(出家)因素 218 【表廿一】決定修道(出家)的時間 219 【表廿二】修道(出家)的決定是否遇到困難 219 【表廿三】對自己原生家庭的評估 219 【表廿四】自我期許 220 |
Hits | 588 |
Created date | 2005.09.23 |
Modified date | 2023.02.0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