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阿毗達磨俱舍論》中的“無我”思想=The Idea of the "Anatman" in《Abhidharmako(?)a-bhāsya》 |
|
|
|
Author |
稂荻
|
Date | 2007.08.07 |
Publisher | 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 |
Publisher Url |
http://www.jlu.edu.cn/newjlu/
|
Location | 長春, 中國 [Changchun, China]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吉林大學 |
Department | 宗教學 |
Advisor | 邱高興 |
Publication year | 2007 |
Keyword | 《俱舍論》; 無我=Anatman; 五蘊說; 補特伽羅; 法; 五位七十五法 |
Abstract | 本文主要立足于《阿毗達磨俱舍論》,從五蘊說和五位七十五法學說兩個角度來探討論中的“無我”思想。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即“無我”思想的內涵,介紹了“無我”說提出的背景和內容;在第二部分即五蘊說中的“無我”思想中,我們就五蘊說依止于傳統的論說方法,以五蘊的和合、補特伽羅與蘊不一不異來說明“我”只是一種因緣起而生的集合體,并由此論及十二處和十八界的思想內容;在第三部分即五位七十五法中的“無我”思想中,我們對五位法的具體內容展開細致的分析和討論,并從中探尋出這樣一個結論,即“無我”就是對法作為構成要素而存在的一種表述方式。這兩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反映了《俱舍論》對佛教“無我”思想的認知,對本文主旨的了解和把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們對《俱舍論》的“無我”思想進行了總結,歸納出《俱舍論》蘊含的“無我”思想的特點以及后期大乘佛教對《俱舍論》“無我”思想的發展。 一言以蔽之,《俱舍論》繼承和發展了原始佛教的“無我”思想,并且創造出一套新的理論來發揚這一思想,對擴大佛教“無我”思想的影響、深化“無我”思想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The idea of "anatman" is the primitive Buddhist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libera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propaganda. Based on the《Abhidharmako?a-bhāsya》,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dea of the "anatman" which is contained in the book systematically. The idea of the "anatman" has profound times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which is against the idea of Sanskrit brahman spreaded in the primitive Buddhist times, and echoed with Buddhist liberated theory. The... |
Table of contents | 內容提要4-6 前言6-7 一、何謂“無我”7-9 二、五蘊說中的“無我”思想9-15 (一) 我由五蘊構成9-11 (二) 補特伽羅之假我11-13 (三) 十二處和十八界13-15 三、五位七十五法中的“無我”思想15-25 (一) 色法16 (二) 心法16-17 (三) 心所法17-21 (四) 心不相應行法21-23 (五) 無為法23-25 四、《俱舍論》“無我”思想的特點及其發展25-28 (一) 《俱舍論》“無我”思想的特點25-26 (二) 大乘佛教對《俱舍論》“無我”思想的發展26-28 結語28-30 註釋30-32 參考資料32-34 論文摘要(中文)34-36 論文摘要(英文)36-38 後記38 |
Hits | 1670 |
Created date | 2008.06.27 |
Modified date | 2015.11.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