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止觀修學方法之研究 -- 以《大乘止觀法門》及《菩提道次第略論》的對照觀點為依據=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Samatha-Vipassana: A Point of View That I Collated According to the Texts of "Da Cheng Zhi Guan Fa Men" and " Middling Exposition of the Stages of the Path " |
|
|
|
Author |
賴奉助 (撰)=Lai, Feng-chu (compose)
|
Date | 2008 |
Pages | 194 |
Publisher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light.hfu.edu.tw/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華梵大學 |
Department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Advisor | 王惠雯;蔡耀明 |
Publication year | 96 |
Keyword | 大乘止觀法門; 菩提道次第略論; 慧思; 宗喀巴; 無明; 止觀 |
Abstract | 止觀是為佛教的增上三學中,增上定學及增上慧學的修證方法。在以大乘止觀為主題的修行次第建構,在行持方面皆以菩薩的廣大行,亦即六度及四攝法為共道。中國南北朝慧思和藏傳佛教學者宗喀巴,分別在其著作中論述止觀的修學方法,呈現出佛教思想發展的不同旨趣。二位在止觀的修證上,各以中觀見及據如來藏而建構的三性思想為本,向前跨出一步,建構自己獨特的止觀修法。其在相關的代表著述《大乘止觀法門》及《菩提道次第論》中所論述的觀點,成為對早期漢傳佛教的止觀實踐及西藏後弘時期的止觀典範。經由二者思想的對照,可以了解慧思的《大乘止觀法門》採假必依實,無境唯識進路,漸次破除無明,以三性三無性止觀來詮釋止觀修學的次第。晚出的宗喀巴則認為唯識教並非必然之學習進路,而視之為是如來為了攝化某些眾生的權示教導。他主張假必依假,依應成派成立緣起三理,說一切法皆無自性。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學界相關研究成果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止觀意涵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止觀的意涵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章 慧思及宗喀巴的著作及止觀論述的歷史地位 第一節 慧思的著作及止觀論述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宗喀巴的著作及止觀論述的歷史地位 第四章 《大乘止觀法門》的止觀修學 第一節 《大乘止觀法門》概覽 第二節 《大乘止觀法門》的止觀修學基礎 第三節 《大乘止觀法門》的止觀修學進路論 第五章 《菩提道次第略論》的止觀修學 第一節 《菩提道次第略論》概覽與特色 第二節 《菩提道次第略論》修學的基礎 第三節 《菩提道次第略論》的止觀修學進路 第四節 《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修學方法的討論 第六章 《大乘止觀法門》與《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的對照 第一節 《大乘止觀法門》與《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修學的特色 第二節 《大乘止觀法門》與《菩提道次第略論》實踐方法對照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大乘止觀》與《菩提道次第略論》的方法同異 第二節 止觀修學內涵的比較 第三節 唯識與中觀的融通問題 第四節 結語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聖德太子信仰的慧思轉生傳說 附錄二 《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徵引的經論出處考據的增補 附錄三 慧思的生平大事記 附錄四 宗喀巴的生平大事記 簡歷 |
Hits | 920 |
Created date | 2008.12.18 |
Modified date | 2023.04.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