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明代女性之觀音畫研究=A Study of those Kuan-Yin Paintings from Ming Feminist Painters
Author 劉世龍 (著)=Liu, Shih-lung (au.)
Date2000
Pages200
Publisher華梵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s://www.hfu.edu.tw/
Location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華梵大學
Department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Advisor陳清香
Publication year88
Keyword劉世龍; Liu, Shih-lung; 觀音女像; 明代; 徐燦; 慈容五十三現; 善財與龍女; 妙善傳說; 丁雲鵬; 吳彬
Abstract本論文主要探討明代女性所繪製之觀音畫作,並透過對明代女性社會地位、信仰思潮與主流畫風的探索,釐清女性與男性間作畫特質的異同。
傳統儒教中的性別角色教育,是一種「事夫主義的教育」,也是形成女性文化與社會化的主要途徑。而所謂「婦女在家則天父,出則天夫」、「夫為妻綱」,都是對於夫妻關係的最主要信條。在此思想的駕馭之下,丈夫當然具有無上的威權與主控權,並顯示出女子卑微的地位」。(第二章第一節)尤以明後,由於對婦道的日趨講求,長期以來各種女教及節婦烈女的典範,對婦女盡孝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壓力。婦女處在這種情況下,面臨內心的自我爭扎,為了倫理或人生處境的外在要求,對追求更完美的形象,有一種執著與狂熱。另一面,社會迷思與「貞烈」自虐心態的萌芽,所看到的是夫系社會下所給予女性自虐行為的崇高嘉許。而這種貞節卻也轉換成一種內在自我價值的提昇。(第二章第二節)此外在男性的欲望下,女性對自我產生迷思,明代婦女文化的中心思想,常將纏足過程視為神明庇祐的開端,對十七世紀中國女性文化與女性自覺依附在這種矛盾的自然現象中,從一消極反面的解釋中,中國女性無疑地接受此般冷酷與倫理傳統,加諸於限制女性言行的預言中,她們並無發出反對的關切之聲;而以一正面積極的解釋來看,從纏足的社會化及儀式化情況來看,女性自我形成的陰性社會中,婦女不但是自動自發的推展纏足風俗,宿命論的伴隨,是女性的保守本能,讓她們世代相繼,毫不質疑地奉行傳統的宗教信仰。(第二章第四、五節)
因此宗教信仰的在女性中所形成的是觀音信仰的熱潮,觀音是中國佛教徒所崇敬的菩薩中,流行最廣的一位,依「觀音」形像,亦有數種重要之經典依據,茲追溯其來源有四﹕法華系統、西方淨土思想之系統、華嚴系統、密教系統舉例說明其信仰(第三章第一節)。觀音女像與本土化,找出本土化觀音較能為大眾接受的觀音女像的來源,在此種以女性支持者的論典中去延續論文中女性繪觀音的主要源承。(第三章第二節)
在萬曆年間,由謝肇淛所著《五雜俎》,提供了當時思想、宗教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藉由當朝文人對觀音信仰的流行原因重塑觀音信仰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女性間的神秘經驗,雖然並不是科學的驗證所得,但是明代婦女皈依三寶,而貽有嘉譽者之事蹟記錄於內。其中觀音顯現神蹟之例,相當的多,因此這種經驗的流傳卻也提出對明代觀音信仰最有力的證據。(第三章第三節)
透過寶卷的內容,可得知民間秘密宗教的信仰人口中,女性人口佔相當大的比例。經明清觀音信仰所形成的寶卷與民間傳奇,成為下層社會常見的宗教書籍。形成具有特色的民間宗教思想體系。透過這些寶卷資料,可以推知當時基層社會的共同理想與願望,及其內在的心靈意識。(第四章第一節)在寶卷中常有一脈相傳陰性神格的延續與崇拜,尤其藉由觀音形象的塑造,傳達了庶民實際生活的文化意識。民間祕密教派為了吸引更多女信徒,常在寶卷中宣揚 「女人成佛論」,以求得生存與發展,然此種說法增加了女性信仰觀音的主要原因。(第四章第二節)在寶卷中對女性價值及信仰問題,強調了個人的自我意識與覺醒,出現了獨立思考傾向的新思潮,影響所及卻導致與傳統道德倫常互相牴觸的異端思想的出現。(第四章第三節)因此宗教思想瀰漫於明代社會階層中,在宗教儀式的實踐過程,女性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女性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層面是廣泛的,無論是正統佛教或民俗信仰,都可讓女性藉由信仰去實踐填補生活精神層面的空虛。透過儀式的實踐或作品的創作,獲得自我肯定與外人贊許的目標,因此女性繪製觀音畫便以此為出發點。在宗教信仰中繪畫的實踐,也可產生人神間感應的媒介(第四章第四節)。
然明代觀音造像所出現的特殊性,在於宗教神權的淡化,而以審美與玩賞的要求,居於創作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卷軸畫的創作中,觀音畫像被視為一種藝術創作的題材,深入藝術家個人靈性內自省空間的宗教畫作。畫家失去了以往宗教活動的舞台,宗教宣傳的教化任務,似乎轉而為民間工匠所承襲。(第五章第一節)然明代傳統觀音描繪,源承前面所述的四大系統分類下,將觀音畫分成傳統觀音畫、民俗觀音畫、及變體觀音三大方向來說明,以實際的畫作來分析,包括傳統風格中唐寅、夏昶、徐渭、仇氏、仇英、丁雲鵬等傳統觀音畫的說明(第五章第二節),其次明代觀音畫的特色便是民俗觀音形象的流行,明代民俗性的觀音創作,最主要作用乃是因為家家供奉觀世音,作為正廳廳堂的擺設之用。因此溯其源探析源承與發展,以妙善故事為主軸來探討民俗觀音的由來。(第五章第三節)另一方面,在明代文人畫,對於觀音畫的發展,開創了新的變形觀音的風格,其熱潮流行於明後,而對後來的觀音畫像有相當大的影響,就是不拘泥於外型的描繪強調筆趣,乃其繪畫特色。
而明代女性繪製觀音畫像,也可溯源至元代管道昇的《觀音大士傳略》,以管氏在後世女性心中端正形象來撰寫觀音傳,無疑使女性在婦德與信仰虔誠間畫上了等號,因此女性繪製觀音畫具正面的意義,在明代女性畫家中,宗教人物畫題材的表現上,閨閣畫家不約而同的選擇有救苦救難寓意的觀音、羅漢像。這似乎可透射出閨閣畫家們在精神道德與實際境遇的重壓下,希冀超拔、被拯救的心理。在具體的創作上,一部份女畫家側重於作品中的題詩作跋,視所繪的觀音、羅漢圖僅是表達情感的載體,她們把對大士的敬仰和祈求等更主要地傾注在畫中所題的詩文中,其探討女性包括徐燦、仇氏、邢慈靜、方維儀、周禧等(第六章第一、二節)。女性繪製觀音的題材中,女性畫家在繪製觀音畫像所抱持的心態,是一種強烈的對原罪感的道歉,解釋,請求透過大士的渡化。女性似乎先從自己身上找一切弊病的根源,與負罪的感情。當這一切罪過的情感,透過實踐與淨化,女性便與大士結合。,長久以來加諸於女性負罪感造成女性在自己與他人面前,不得不通過更大的成就來維護自己,女性畫家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正當。女性在長時間的社會歧視中,自體所發展了一種內在價值的體系,這種內在價值的自我尊重,賦予她們一種完整。在亞文化的制度中,利用其協調、組織和實用的能力,給自己建立一個進步的、內在的、雖無求報償,但藉由此在父權制的異化中,找回自我認同的世界。(第六章第三節)。在比較男女畫家間的不同點時,其結論是女性一直維持古典傳統的畫風,然男性確是漸漸走向創新風格的領域(第六章第四節)。
明萬曆時代印刷品與佛教的昌盛現象中,針對女性繪製觀音畫的脈絡中,必有許多是迎合了當時社會的流行所製作,以此時代的印刷品盛行中,必有許多名家繪製的畫稿,取材用做畫稿,而女性則利用這些粉本或墨稿來用作為繡稿。以女性在繪製或刺繡觀音相時,都可能以當時流行的版畫作品來作底稿。因此版畫的大量印行,必定是影響女性觀音畫像的最主要風格來源。(第七章第一節)在明代流行的觀音版畫中,發現二部版畫作品,一為由胡應麟所助印的《觀音大士慈容五十三參》及翻印於清朝相同的版畫作品,另考據由丁雲鵬所繪的《觀音三十二相》的比較,發現了明清女性許多都以此為稿本來作畫及刺繡,包括了仇氏、邢慈靜、金淑芳等女性都以此為稿本,另外在民國上海永樂社所出版的《觀音寶相》中,我們也發現許多清至民國的女性都以此為稿本作畫,肯定了此畫冊的重要性(第七章第二、三節)。從女性以觀音、善財、龍女的圖像大量繪製,我們所探討的是母性傳統中對未來生命活力的延續與喜樂,觀音的此種圖像,都反應了女性冀希在觀音信仰上得到自我力量的發現與實踐(第七章第四節)。
因此,觀音於正統佛教至民間信仰的轉變,雖然正統佛教在此洪流中有些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民間信仰的力量茁壯,這是中國化發展的結果。而深植於女性間的女像觀音,已成為女性觀音信仰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本論文說明的是繪畫題材的創作,男性畫家的樣本對女性畫家的導引作用,體現在題材的取向及表現手法上。然若依此認定女性畫家對男性畫家屈從的則過於牽強。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結構中,女性如欲獲得社會地位,當然是需男性強權為取向中學習發揮,展露自己的才能或美德。因此女性畫家在表現技法中,可明顯地看出男性畫家的創作模式,或是某種習氣的承襲,這是自然的行為。宗教繪畫本來就有淨化個人心靈的功能,在悲情的中國女性眼光中更能強化自我與達到感情舒發的投射。當試著去建構明代女性繪製觀音畫的歷史,對女性那種在現實中對真實自我追求的無力感,與傳統社會對女性地位的輕視下,抱以最高的尊敬與同情。冀希以古鑑今,盼宗教不再是女性痛苦時的解藥,而能活出自我重新評析兩性的真正平等。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前 言
第一節 、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前人的研究成果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1
第二章 、明代女性家庭地位研究
第一節 、傳統女性的教育 13
第二節 、貞節觀深化的榮譽感 17
第三節 、明代文化思潮的反動 20
第四節、 男性社會欲望下的迷思纏足 24
第五節 、陰性家庭的建構 26
第三章 、明清觀音信仰略述與影響
第一節 、觀音信仰與形像源流舉隅 29
第二節 、觀音信仰在中國女像化與本土化 36
第三節 、明代觀音信仰影響相關資料 44
第四章 、寶卷中觀音女性特質的社會影響
第一節 、妙善傳說所衍申相關寶卷沿承探討50
第二節 、寶卷中陰性神格的崇拜思想 55
第三節 、寶卷中對女性價值及所獲得的宗教信仰問題58
第四節 、小結 62
第五章 、明代文人筆下觀音畫探析
第一節 、明代宗教畫局面 65
第二節 、傳統觀音描繪 66
第三節 、民俗觀音的形象 74
第四節 、變體派觀音新的圖像語彙 79
第六章 、宗教藝術對女性社會的影響
第一節 、女性繪製觀音畫像典範與濫觴 87
第二節 、女性畫家觀音畫分析 92
第三節 、宗教情懷的實際行動-藉由信仰中發現自我108
第四節 、古典與創新的分歧─男女畫家對觀音畫的詮釋112
第七章 、女性繪製觀音之源承關係
第一節 女紅即女性藝術理論的建立 118
第二節 明代觀音版畫影響探討 123
第三節 、觀音版畫對女性繪畫的影響 129
第四節 、三位一體女性中心信仰的思想 134
第五節 小結 136
第八章 、結論 137
附錄一 、參考書目 143
附錄二 、圖錄 154
Hits722
Created date2000.11.06
Modified date2023.01.17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45100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