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The Practice of Mahayana in Daily Life: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Buddhist Tzu-Chi Association |
|
|
|
Author |
林宜璇 (撰)=Lin, Yi-shuan (compose)
|
Date | 1996 |
Publisher | 國立清華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nthu.edu.tw/
|
Location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清華大學 |
Department | 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
Advisor | 張維安 |
Publication year | 84 |
Keyword | 慈濟功德會=Tzu-Chi Association; 生活實踐=practice of daily life; 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 |
Abstract | 慈濟現象可從許多角度討論,但若深究其內在動力,則"生活實踐"是最恰當的觀點,本文從實際的田野資料證明此觀點。在第二章以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來詮釋生活實踐的理念根源,第三章則以慈濟人的改變說明生活實踐的過程,第四章透過慈濟的永續善行基礎說明生活實踐具有改變社會的結果。慈濟生活實踐的理念來源,即證嚴法師所詮釋的"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法師的身教言行與領袖魅力,使慈濟的人間佛教具備新教性格、柔性氣質、藉事練心的做事態度以及提供不同階層參與社會的機會等基本性格。這種團體氣質促使親身參與活動者(也就是本文所謂的" 行善後備軍" )源源不斷加入慈濟工作,改變自身的生活細節並且透過" 說故事 " 論述的親切性與實用性,吸引更多人的參與,其中參與者的主力以中年女性居多,因此本文分析這些女性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得以增加行動自主性、家庭空間的自主運用、拓展社交自主性以及改變對自我的想像。這些改變從個過體擴展到社會層面,便是生活實踐影響社會的結果。因為慈濟入世善行的永續性,改變宗教與社會的關係,同時吸引更多行善後備軍志願改變心態結構,使得普遍慈濟人的生活改變具有改變社會的意義。 |
Hits | 739 |
Created date | 2001.01.04
|
Modified date | 2023.01.1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