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六祖壇經的生死哲學及其養生觀=Sixth patriarch Platform Sutra ,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 with its Concept of life–nurturing﹒
Author 邱淑美 (撰)
Date2009
Publisher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Publisher Url http://philo.thu.edu.tw/main.php
Location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東海大學
Department哲學研究所
Advisor陳榮波
Keyword生死事大; 以心傳心; 自性; 智慧觀照; 識自本心; 自然主義; 心靈安定; 心性學說
Abstract生、老、病、死,是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由,也是人類無法避免的生命過程。
無論出生在權勢顯赫的帝王將相家,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最終都必須走向一個共同的歸宿──死亡。因此,當吾們去探討生命的底蘊之時,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本論文著重於探討慧能的生死哲學及其養生觀,主要採用《六祖壇經》一書加以研究。禪宗認為「生死事大」,欲求出離生死苦海,就不應該對生死作理智的探究,而是應該於日常的自然生活中來體悟,人生從何來、死向何處去這個既玄又遠的現實問題,應該超越人我、主客的對立而直契生命的本然。
現代人緊張的生活精神面臨危機,工業社會快速的發展,在為人們提供豐富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人發生了變化,把自己變成了物,機器成為一切,人幾乎降到了奴隸的地位,不但生活失去了目標,而且失去了生活本身,生活成為財產的附屬物。人們因此而經常受到巨大的心理緊張,遭受著種種精神痛苦,甚至導致各種精神疾病,因而對身體的健康有重大的威脅。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所取得的物質文明成就將世界各國家和地區聯為一體。在世界已成為「地球村」的情況下,《六祖壇經》對現代人的心靈,可以給人精神得以安慰,使平凡的人走向神聖的過程中,能給人帶來愉悅與希望。禪一向強調「以心傳心」,是人的本心,是自然的生活,可以修心養性、調整人的身心狀況,可以幫助人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的心情,通過回歸自然而放鬆自己,恢復人本來的自信,因而從精神危機中擺脫出來。
今日文明與物質的發達,精神文明的落後,以致於人被物役,百病叢生,人倫道德沉淪,人心不古,造成的種種社會亂象,皆因人心迷失了,故慧能強調「自性本自清淨」找回自己清淨的本心,就不會有世俗的妄想煩惱。研讀《六祖壇經》體會到,人類的延續是可以無限的,但作為個體存在的自我卻是有限的;人類的能力可以是無限的,但作為個體存在的自我能力卻是有限的。當有限的自我面對無限時,往往會產生惶恐不安,人們渴望超越自我卻又難以實現,當人們嚮往永恆又不知所措,《壇經》云:「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慧能認為以佛性智慧觀照一切世間萬相,則內心澄明,就能解脫世俗煩惱的束縛,而達心靈境界的自在解脫,而超越精神的永恆。
先秦儒、道二家言養生,以養心進而養德,其養生思想為德性生命的圓滿,以求得身心形為安頓的方法,是從內在血氣的整治與內心德性的顯發結合入手,導血氣可以導致精神的覺醒,長養道德以及健康長壽。然導血氣其功能不僅僅只限定在鍛鍊身體而已,只求得長壽健康而已,更重要的是導血氣可以養心、養德。
從整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來看,《六祖壇經》的地位與影響都是相當重要的。他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系,慧能在堅持佛教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同時,大量融入了傳統的思想和方法,特別是老莊玄學的自然主義與人生態度以及儒家的心性學說,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禪學理論和修行方法。
世界處在動蕩時期,處在大變動時期,人們追求心靈的安定,心靈的體驗,現代人學習瑜伽、靜坐、氣功,或者修行修煉術。現代人需要一種活生生的精神情感的體驗,來尋求心靈的完備,進而達到健康快樂。健康是身、心、靈三大因素的整體狀態。聯合國衛生組織也指出健康是無軀體病痛、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正常三個方面所祖成。現代的文明病如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各種癌症等疾病,僅靠藥物、手術,未必都能痊癒。只有自身內部的努力來改善體質或環境,改變吾人不良的生活息慣才有可能戰勝疾病,並有平和的心情,樂觀的態度,就有快樂解脫的人生。透過對《六祖壇經》修學,必能邁向健康的人生。
本文內容分為六章、第一章 為緒論,說明撰寫本文之動機以及研究步驟及範圍。第二章 敘述《六祖壇經》的思想背景與思想淵源。第三章 說明《六祖壇經》的生死哲學內容與架構。第四章分析《六祖壇經》禪學思想中的養生觀。第五章 兼與中國傳統儒道兩家養生觀之比較。第六章 結論提出《六祖壇經》的時代意義及其對現代人的影響。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範圍 3

第二章 《六祖壇經》思想背景與思想淵源 7

第一節 《六祖壇經》的思想背景 7
第二節 《六祖壇經》的思想淵源 16
第三節 《六祖壇經》與其引用經典之要意 19

第三章 《六祖壇經》生死哲學內涵與架構 31

第一節 《六祖壇經》生死哲學的內容 31

一、 生死哲學的意義 31
二、 生死哲學的方法 32
三、 生死哲學的方式 33
四、 生死哲學的目標 34
五、 生死哲學的目的 35
六、 生死哲學的理想境界 36

第二節 《六祖壇經》生死哲學的方法 39

一、 不二法門 39
二、 三科法門 43
三、 三十六對法 44
四、 非生非死 46


第三節 《六祖壇經》生死哲學的特色 48

一、 見性成佛 48
二、 自性般若 49
三、 自修自悟自成佛道 52


第四節 《六祖壇經》生死哲學的實踐工夫 55

一、定慧等學 55
二、無相戒、無相懺悔、無相三歸依戒 58
(一)無相戒 59
(二)無相懺悔 61
(三)無相三歸依戒 63
三、公案禪機的啟發 64

第四章 《六祖壇經》禪學思想中的養生觀 67
第一節 養生的定義 67
一、 何謂養生 67
二、 為何要養生 69

第二節 《六祖壇經》禪學思想中的養生觀 72
一、 心平氣和 73
二、 心通無礙 74
三、 心靈自在 75
四、 以心印心 76

第三節 《六祖壇經》養生觀的特色 79
一、 頓悟成佛 79
二、 識心見性 83
三、 即心即佛自在解脫 85

第四節 《六祖壇經》禪學思想對現代養生觀的應用 87

一、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87
二、 動靜不二 自性清淨 88
三、 自在神通 游戲三昧 90
四、 住心觀淨 是病非禪 91

第五章 兼與中國傳統儒道兩家養生觀之比較 93

第一節 《六祖壇經》禪學思想的養生觀與儒家養生觀之比較 93
第二節 《六祖壇經》禪學思想的養生觀與道家養生觀之比較 99
第三節 評述 108

第六章 結論 110

第一節 《六祖壇經》生死哲學及其養生觀的時代意義 110
第二節 《六祖壇經》對現代人的影響 114
第三節 結語 118

Hits285
Created date2016.08.18
Modified date2023.05.02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567928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