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上座部佛教的社會理念與現代生活的運用=The Idea of Society in Theravāda Buddhism and the Application on the Modern Lives |
|
|
|
Author |
釋明高 (著)
|
Date | 2020 |
Pages | 181 |
Publisher | 華梵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f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doctor |
Institution | 華梵大學 |
Department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Advisor | 黃俊威、莊國彬 |
Publication year | 108 |
Keyword | 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Buddhism; 婆羅門=Brahmin; 摩奴法典=Manu Code; 社會=Society; 政治=Politics; 經濟=Economy |
Abstract | 佛陀時代印度當時的社會,存在著以四種種姓的差別,來決定人們地位高低的「種姓制度」。開悟後的佛陀,並不同意這些傳統的說法,甚至打破「種姓制度」,主張「四姓平等」。佛陀對社會階級以及政治、經濟的看法,提出什麼理念?有怎樣具體的說法?應該是對上座部佛教的教說有興趣者,希望能進一步了解的內容。因此筆者精準的以Mani-smṛti《摩奴法典》﹚和南傳上座部佛教典籍巴利文文獻《長部》(Dīgha Nikāya長尼伽耶)為主要研究材料。採用整理歸納比較的方式,探討婆羅門教和上座部佛教對於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不同觀點,及經中說明佛陀如何善巧方便引導人們過生活,進而延伸探討與現代生活的運用關係。 本文分成六部份,除緒論和結論之外,研究主題包括上座部佛教與婆羅門教之間的社會觀、政治觀、經濟觀之比較,以及對應現代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 筆者從上座部佛教與婆羅門的教義中整理出社會觀、政治觀、經濟觀,經過比對和論述,更清楚佛陀的理念和智慧的高超。提倡四姓平等,能消除不平等待遇,解除人們與生俱來的階級痛苦,使人感受到佛陀無限的慈悲和智慧。保留在巴利文獻裡這些佛教教義,就是社會組織生活細節的根本,是不可缺少的倫理架構,同樣適合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做為學習和實踐的依據。
At the time of the Buddha, there was a "caste system" in the Indian society that determined the status of people into four castes. The awakened Buddha disagreed with these traditional claims and even advocated that "the four surnames are equal." What is the Buddhist point of view in terms of social, politics and economy issues? Mani-smṛti and the Pali as the main research material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re are comparisons between Brahmanism and Theravāda Buddhism on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The Pali scriptures are quoted and explained how the Buddha skillfully taught people to live, and then extende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odern life.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topics include a comparison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of Theravāda Buddhism and Brahmanism, as well as methods of and lysing modern social problems. Through the comparisons and discussions, the buddhist ideas are more clear. The equality of the four surnames in Indian society is emphasized by the Buddha, which are able to eliminate unequal treatment, relieve people's inherent class pain. These Buddhist teachings persevered in the Pali literature are the foundation for social organization life, and are also suitable for people living in modern society as a basis for learning and practice. |
Table of contents |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略符表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4 第三節 經典文獻 5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 16 第五節 全文結構 23 第二章 上座部佛教的社會觀 28 第一節 前言 28 第二節 人類起源的傳說 30 一、婆羅門的教義 30 (一)人類起源與四種姓 30 (二)膚色的區別 31 二、根據上座部的記載 32 (一)人類的起源 32 (二)重新定義的四種姓 34 第三節 社會地位之差別 37 一、婆羅門的教義 37 二、根據上座部的記載 39 第四節 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差別 39 一、婆羅門的教義 40 二、根據上座部的記載 43 (一)平等地位 43 (二)善法:五戒與布施 46 1、五戒與善法 47 2、布施與善法 49 第五節 性別之差別待遇 50 一、婆羅門的教義 50 二、根據上座部的記載 55 (一)親子倫理 55 (二)夫妻倫理 56 (三)女性修行者 56 第六節 上座部佛教對僧團的教導 57 一、從出世到入世 58 二、四事供養 58 三、僧團律制生活 59 四、對僧眾的教導 61 第七節 上座部佛教對在家佛弟子的教導 63 小結 65 第三章 上座部佛教的政治觀 67 第一節 前言 67 第二節 佛世時的政治情況--十六大國 68 第三節 國王的產生與條件--神權與主權 72 一、婆羅門的教義 72 (一)神權高於王權 72 (二)婆羅門至上 73 二、根據上座部的記載 75 (一)國王的產生 75 (二)轉輪聖王 76 第四節 婆羅門文化下的政治觀 78 一、敬法、敬師 78 二、遠離諸惡 79 三、刑罰與良政 80 四、慎選人才、關心國事 81 第五節 上座部佛教對國家政治的教導方式 83 一、七不退法-- satta aparihāniye dhamme 83 二、十王法-- DasaRāja Dhamma 88 三、護戒、敬法的重要性 90 四、譬喻渡王 93 五、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的主從關係 96 第六節 與國王、貴族的互動 97 小結 100 第四章 上座部佛教的經濟觀 101 第一節 前言 101 第二節 婆羅門的經濟觀 102 一、少欲知足 103 二、重視祭祀 106 三、苦行與贖罪 107 第三節 耆那教的經濟觀 109 一、師承 110 二、教義 111 第四節 上座部佛教的經濟觀 112 一、與商人的關係 112 (一)最初的供養 112 (二)最初度化的商人家族 113 (三)給孤獨長者 114 (四)竹林精舍 115 二、賺錢的方式—正命的生活 116 三、花錢、存錢的方式—防非止惡 118 四、居家八法 125 (一)令今世安樂的四法 125 (二)為來世安樂的四法 127 (三)三種聖火 128 第五節 上座部佛教對經濟的教導 130 一、對僧團的教導 130 (一)少欲知足 130 (二)對提婆達多提出五法的分析 132 二、對在家佛弟子的教導 136 (一)正確的求財 136 (二)善用理財 137 小結 138 第五章 從上座部佛教觀點看現代社會問題 139 第一節 前言 139 第二節 現代社會問題 141 一、家庭倫理與親子關係 141 二、食安問題 143 三、環境保護問題 146 第三節 從上座部佛教觀點來看家庭與社會 147 一、人際關係的協調與溝通 147 (一)親子倫理間的關愛 149 (二)師生倫理間的照護 150 (三)夫婦間的互敬互愛 151 (四)親友如善知識 152 (五)領導者與下屬的互動 153 (六)宗教師與信眾的相待 154 二、和諧的社會生活 156 三、四攝法 158 第四節 上座部佛教與人間的佛教 160 一、上座部佛教的記載 160 二、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團體 163 (一)佛光山:環保與心保 164 (二)法鼓山:心靈環保164 (三)慈濟:資源永續165 第五節 現代斯里蘭卡的佛教教育 165 一、斯里蘭卡佛教 166 二、斯里蘭卡的現況 167 (一)經濟及文化 167 (二)政治及種族問題 167 (三)教育問題 168 (四)斯里蘭卡佛教團體對於教育的做法 169 三、法友佛教文化中心 169 (一)成立因緣 169 (二)成立宗旨 170 (三)目前現狀 171 (四)未來展望 172 小結 172 第六章 結論 173 參考文獻 177 簡歷 182 |
Hits | 355 |
Created date | 2020.07.03 |
Modified date | 2023.01.1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