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唯識「二諦義」之解脫原理及其止觀運用:以法相宗「四重二諦」為中心=On the Liberat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s of Two-Truth in the Consciousness-Only Buddhism: A Focus on the Faxiang School’s Concepts of “Two Truths of Four-categories”
Author 張印 (著)=Zhang, Yin (au.)
Date2019
Pages203
Publisher慈濟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s://www.tcu.edu.tw/
Location花蓮市, 臺灣 [Hualien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慈濟大學
Department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Advisor林建德
Publication year107
Keyword法相宗四重二諦=The Four-Fold Two Truth; 止觀運用=Śamatha and Vipaśyanā; 解脫原理=the Principle of Liberation; 修行實踐=Application of Practice; 唯識二諦=Two Truths of Consciousness; 法鼓山農禪寺=The Dharma Phenomena School
Table of contents目次
謝 辭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凡例 VI
本文中所引的主要幾部註釋書略稱表: VII
目次 IV
图表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主題說明 1
一、什麼是唯識二諦義? 1
二、什麼是解脫原理及運用? 2
三、為何以《成唯識論》及窺基所著相關注疏為典籍依據? 4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的形成 5

一、研究動機 5
(一)、唯識二諦義之重要性及價值 5
1、唯識二諦義對修行上有重要意義 5
2、研究唯識學派二諦義之價值 6
(二)、唯識與修行解脫的關係 7
(三)、唯識二諦義顯發及對照「空」、「有」論爭之諍點 8
二、問題意識之形成 9
第三節、現代研究成果述要及文獻回顧 10
一、關於唯識學的研究,學術界較為多見的有以下四大類討論主軸 10
二、關於二諦義的研究 12
三、關於《成唯識論》的相關研究 14
第四節、研究之範圍及方法 15
一、研究範圍 15
二、研究方法 15
第五節、全文結構大要 18

第二章、二諦義之思想系譜 20
第一節、二諦義之定義及緣起 20
一、諦與二諦之定義 20
(一)、何為「諦」? 20
(二)、何為「二諦」? 22
二、「二諦」義之緣起 23
第二節、二諦義之發展 25
一、根本佛教中的二諦著重展現在於緣起言說、施教的義涵 25
二、部派時代二諦著重於對「存有」的分析和解構及以二諦判四聖諦 27
(一)、略談有部和經部思想以建立施教所應緣境 28
(二)、《大毗婆沙論》中的二諦 31
1、《大毗婆沙論》中意義與內涵 31
2、二諦依「差別緣」的安立有三家不同觀點 32
3、《大毗婆沙論》之四家二諦說略述如下: 35
三、《般若經》與龍樹中觀學派之二諦義 38
(一)、《般若經》之二諦義 38
(二)、龍樹中觀學派之二諦義 39
(三)、二諦作為教法方面的意義 39
第三節:瑜伽行派之二諦義 42
一、《解深密經》之二諦說強調識現及三性 43
二、《瑜伽師地論》之二諦說安立四種世俗 46
三、《顯揚論》之二諦說以二諦攝四聖諦 47
四、《辯中邊論》之二諦說以三性為用闡二諦之理顯中道空義 50
(一)、詮法相以顯宗 51
(二)、以粗細真實辯世俗諦與勝義諦 57
第四節:小結 58

第三章:法相宗唯識二諦義分位抉擇及解脫原理 61
第一節、法相宗四重二諦之思想依據及內涵 61
一、「四重二諦」的思想依據 62
二、四重二諦之內涵: 63
(一)、《瑜伽師地論》之「四俗一真」 63
(二)、《成唯識論》之「四種勝義」 68
(三)、小結: 76
第二節、唯識「四重二諦」分位抉擇及解脫原理 77
一、「四俗一真」與「四種勝義」之「五段論」四重二諦內涵及層次架構 78
(一)、真俗四重二諦「五段論」內涵及範圍界定 80
1、以「緣起差別」解構執著「心外實有我法」 80
2、破執顯空之漸漸順向與轉識成智 83
3、知我法二空之不廢緣起妙用諸差別 84
4、「真俗不二」本智所證之「唯一實相」義 85
(二)、「五段論」四重二諦架構特色及意義 86
1、以「亦俗亦真」遮部執歸大乘 87
(1)、施教善巧:二諦相待且互攝之「亦俗亦真」是其主要特色 87
(2)、施教目的:以對部派共許建立大乘不共義為特色 87
2、開「縱橫二諦」顯解脫於次第
(1)、開縱橫二諦顯不二思想之詮解法旨是其層次特色 88
(2)、依五段真俗顯修行次第以彰解脫原理 89
3、重「以俗顯真」彰菩薩之教行依據 89
(1)、重「依緣起俗諦」以顯「勝義」是其施教之原則依據 89
(2)、不壞緣起俗諦妙有以顯大乘菩薩之精神意義。 90
第三節、從《樞要》依「四重二諦」辨「唯識性」解析其教理的安立及實踐特色 91
一、唯識二諦施設安立之總別相對顯解脫原理之運用 93
(一)、以「俗」「別」對「真」「總」 93
1、依修行實踐之多樣性開演更為圓融的二諦之運用 93
2、依據四種世俗諦之煩惱屬性施設四種功用性:依煩惱屬性之功用性指向 95
(二)、以「俗」別對「真」別 97
1、從「能緣」、「所緣」的角度判定唯識性 99
2、依橫向二諦之八項四對界說唯識性之內涵並豐富其實用性 100
3、以縱向二諦入唯識性的修行次第及解脫原理的展現 102
二、唯識二諦施設安立之別餘相對表實踐特色在於重視緣起俗諦 102
(一)、依煩惱性望真如施設四如 103
(二)、單類煩惱性別別望四勝義相對開演十類 104
三、唯識二諦施設安立之總餘相對詮實踐修行意義 105
(一)、多類煩惱對別別勝義法 106
(二)、前後二俗以事理分類解析 107
(三)、一法遣多類煩惱 107
(四)、前不能遣後,後可盡遣前。 107
四、略比唯識和中觀的四重二諦以彰其特色 110
(一)、中觀學的吉藏大師的四重二諦 110
(二)、唯識學窺基大師的四重二諦 111
(三)、天台智者大師七重二諦 114

第四章:唯識二諦的止觀運用及二諦與止觀實踐的關係 116
第一節 :依唯識「二諦」義入「止觀」(依俗入真的止觀運用過程) 117
一、依覺照俗諦悟入真諦(觀察緣起助止) 118
(一)、唯識止觀目的是入「唯識性」(依二諦入「圓成實」) 119
(二)、「四種清淨」詮「圓成實自性」以彰顯「止觀之唯識性」 120
1、四種對「圓成實自性」的詮釋 122
2、略訴「四清淨法」與「二諦」的對應性 123
3、以「法體」角度總說為「自性清淨」 123
4、以次第修行角度分說「離垢清淨」強調對覺照緣起俗諦之重視 124
5、以修證果得「道諦」詮解「得此道清淨」以彰顯悟入「境清淨」之修行價值 125
6、「四種清淨」「圓成實自性」對應「四重二諦」之「四種勝義」 126
7、覺照雜染依他轉清淨真如本性 128
二、止觀之目的、過程、正果與「四重二諦」的關聯 129
(一)、止觀之目的與「二諦」解脫原理密切相關 129
(二)、止觀三性與「四重二諦」之關聯 129
1、「二諦」解脫原理總則所詮之「境」是「止觀之唯識性」的核心依據 130
2、二諦「理」在止觀脈絡下所釋之「行」是「止觀遣相證性」過程中的重要「正所緣」 130
3、「二諦」分判五位「分位」抉擇之「果」是「止觀斷障證果性」之必要途徑 131
第二節:唯識「二諦理」與止觀的關係與實踐 132
一、「二諦理」在止觀實踐上的意涵與功用 133
(一)、止觀的分位界說及唯識「二諦理」入止觀 133
(二)、止觀的具體修學方式 135
1、三種「毗缽舍那」之分別界說 135
2、止觀所對應之各階位修學要項及條件 136
(1)、唯識學中之修行階位 136
(2)、「五階位」之對應的「所觀境」內涵 137
3、「五階位」與五段式「四重二諦」層次之對應 139
(1)、「資糧位」到「加行位」對應第二重「二諦」 139
(2)、「加行位」到「見道為」對應第三重「二諦」 140
(3)、「見道位」到「修道位」乃至到「究竟位」對應第四重「二諦」 140
(4)、「凡夫位」到「資糧位」對應第一重「二諦」 141
4、 四重「二諦」在「五階位」為「所觀境」之「止觀」功用屬性 141
(1)、第一重「二諦」約前凡夫到「資糧位」為「隨順止觀」約後至「加行位」屬「散心位」為「順解脫分」功用 141
(2)、第二重「二諦」約「資糧位」到「加行位」為「正修止觀」,屬「定心位」與第三重同為「順抉擇分」功用。 142
(3)、第三重「二諦」約「加行位」到「見道位」為「正修止觀」,屬「定心位」為「順抉擇分」功用 142
二、「二諦」入止觀之施設「所觀境」內涵及法相差別 144
(一)、「四重二諦」與所觀境「四種隨緣境事」之內涵對應關係 144
1、四重「二諦」入「所觀境」之「四種隨緣境事」 144
2、「遍滿所緣」之四種所緣對應的「境地」及與「四重二諦」的關係。 148
(1)、圓測解「遍滿所緣」各「境地」中內容差異之梳理 148
(2)、「遍滿所緣」內涵與四重二諦之對應關係 151
(二)、「四重二諦」入唯識性之止觀實踐 156
1、觀「四尋思」引生「四如實智」助益於解脫實踐, 156
(1)、觀「四尋思」引生「四如實智」入唯識性。 156
(2)「四尋思」觀法之核心內容及觀修方法 158
(三) 「第四重二諦」所觀境之「三事觀」、「四行觀」和「六事差別觀」以及三者之結構關係 161
1、 三種觀之安立角度 161
2、「三事四行」與「六事差別」之結構關係 162
(四) 為「奢摩他」所緣之「相分」達到「心一境性」之功用 163

第五
Hits406
Created date2021.11.15
Modified date2023.02.03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27458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