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陳睿風 (著)
|
Date | 2014.06 |
Pages | 118 |
Publisher | 南華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nhu.edu.tw/
|
Location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南華大學 |
Department |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班 |
Advisor | 蔡昌雄 |
Publication year | 103 |
Note | 左者為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班。 |
Keyword | 禪宗; 牧牛圖; 開悟經驗 |
Abstract | 本論文的目的,是在歷年來豐富的禪宗〈牧牛圖〉研究文獻基礎下,探討普明禪師〈牧牛圖〉所蘊含的意識轉化經驗,並根據此經驗進一步延伸可能的心理治療應用與價值。〈牧牛圖〉隱藏著禪宗的心性智慧與禪宗思想史的發展脈絡, 禪宗哲學屬於佛教哲學特殊的一支,禪宗是創造宗教經驗的宗門,禪修的意識轉化目標是指向開悟經驗的實踐。普明〈牧牛圖〉以雙泯境界詮釋此終極的開悟經驗,雙泯象徵著一種超越的非二元存在體驗,此體驗是通過破除二元對立的實踐而獲得,根據佛教看法,二元對立的觀點是人類受苦的根源,換言之,開悟經驗是化解二元對立與解除痛苦的根本基礎,故也是一切心理治療的原則。本論文以開悟經驗為核心思想,結合意識轉化與治療應用的二個現代關懷,嘗試擴大〈牧牛圖〉的心理經驗,進一步達成將禪宗〈牧牛圖〉轉化為當代心靈關懷地圖的目標。本論文的安排第二章先論述〈牧牛圖〉雙泯及禪宗的開悟經驗,第三、四、五章則根據〈牧牛圖〉不同階段的發展,以意識轉化與治療應用詮釋 觀點作視域融合,構成詮釋循環及〈牧牛圖〉文本的再創造。本文的主要特色是 : 開悟經驗、意識轉化及治療應用。首先本文以當代禪宗哲學詮釋體系為前理解,嘗試以雙重否定的辯證方法詮釋〈牧牛圖〉三階段的開悟經驗,也就是普明〈牧牛圖〉從人牛到無牛到無人無牛,所象徵的自我客體化作用瓦解的哲學詮釋,並以禪師個人的開悟經驗作為補充說明。本文選擇榮格心理學與肯恩•威爾伯意識光譜概念作為〈牧牛圖〉意識層級與意識轉化的溝通橋樑。牧童象徵意識自我,牛象徵無意識。隨著牧童三種意識層級的發展歷程,牛的無意識內容也從原型、情結逐漸發展到陰影、人格面具,再深入到阿尼瑪/阿尼姆斯,最後牧童在圖九獨照與本我相遇,完成個體化歷程。從開悟經驗雙重否定的哲學詮釋,與意識轉化黑牛轉白的象徵而言,本文發現普明版〈牧牛圖〉比廓庵版是更適合的詮釋文本。最後,依〈牧牛圖〉雙泯非二元開悟經驗的治療原則,根據牧童三種意識層級的心理特徵與二元性病態,本文發現森田療法的「忍受痛苦」,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對無意義治療的「參與」,榮格治療師河合隼雄的「醫患關係」,可作為初階層的治療應用。拜倫•凱蒂的「轉念作業」,森田療法的「順應自然與為所當為」,可作為進階層的治療應用。《奇蹟課程》的「化解小我」,則與〈牧牛圖〉高階層「獨照」突破最後一關的精神相呼應。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ii 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牧牛圖〉的相關文獻與研究現況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5 第四節 架構與章節 17 第二章 從〈牧牛圖〉理解禪宗的「開悟經驗」 20 第一節 理解〈牧牛圖〉的轉化歷程21 第二節 「雙泯」的「開悟經驗」 23 第三節 〈牧牛圖〉「開悟經驗」的哲學詮釋 28 第四節 禪宗的「開悟經驗」 35 第三章〈牧牛圖〉的初階意識轉化與治療應用 43 第一節 〈牧牛圖〉的「煩惱層」-圖一「未牧」 45 第二節 「煩惱層」的意識轉化-榮格觀點的「無意識」「原型」與「情結 49 第三節 「煩惱層」的治療應用(1)- 森田療法「忍受痛苦」 52 第四節 「煩惱層」的治療應用(2)-「意義危機」與「醫患關係」 57 第四章〈牧牛圖〉的進階意識轉化與治療應用 64 第一節 〈牧牛圖〉的「馴牧層」-圖二「初調」至圖五「馴伏」 65 第二節 「馴牧層」的意識轉化- 榮格觀點的「陰影」與「人格面具」 69 第三節 「馴牧層」的治療應用(3)- 拜倫凱蒂「轉念作業」 73 第四節 「馴牧層」的治療應用(4)- 森田療法「順應自然與為所當為」 79 第五章〈牧牛圖〉的高階意識轉化與治療應用 85 第一節 〈牧牛圖〉的「開悟層」階段-圖六「無礙」至圖九「獨照」 86 第二節 「開悟層」的意識轉化-榮格觀點的「阿尼瑪」「本我」與「個體化歷程」90 第三節 「開悟層」的治療應用(5)-《奇蹟課程》「化解小我」 95 第六章 結論 102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115 |
Hits | 302 |
Created date | 2022.10.12 |
Modified date | 2022.10.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