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地藏法門的菩薩道-以地藏三經為主=Study on the Bodhisattva Path of Kṣitigarbha Gate according the Three Kṣtigarbha Sutra |
|
|
|
Author |
釋會潔 (著)=Shi, Hui-jie (au.)
|
Date | 2023.06.30 |
Pages | 182 |
Publisher |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碩士班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fu.edu.tw/zh_tw/main01_1_13?fbclid=IwAR3sw5v_PnT_qj0U3h43Io_BYjX0jyeVKV1BfRLwMH72mJSCsHEl79mH5Rk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華梵大學 |
Department | 佛教藝術學系碩士班 |
Advisor | 王惠雯=Wang, Hui-wen |
Publication year | 111 |
Keyword | 地藏法門=Kṣitigarbha Dharma; 菩薩道=Bodhisattva Path; 修證十地=Ten Grounds of Bodhisattva Practice; 地藏三經=The Three Kṣitigarbha Sutras; 入菩薩位=Entering the Bodhisattva Path |
Abstract | 地藏菩薩度亡的形象於中國社會流傳久遠,然位列四大菩薩之一,是為佛囑託末法眾生者,其對眾生教化並非止於度亡。本研究首先立基於地藏菩薩被視為證入菩薩位之菩薩摩訶薩,嘗試探究地藏三經中的菩薩道,理解其中的次第實踐方法與功德成就,進而獲致對於地藏法門內涵的詮解。由於傳統漢譯佛典文獻中的地藏三經,內容偏重於地藏菩薩度眾方法的善巧功德,從中無法完整地呈現上述的相關歷程。因此本文擬在大乘佛教典籍中,以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參照《大智度論》相關內容的解析,闡明地藏菩薩從凡入聖的菩薩行法與修持德目,藉此推敲、比擬出地藏菩薩從因位至果位地地增上之修證功德,所圓滿的六度萬行、饒益有情之智慧、證入無生法忍、開展嚴土熟生之利生事業,能度薩婆若海等的菩薩道修學典範。 其次,本文擬探究其菩薩道功德,如何基於憫眾之悲心,及無所得的空性慧,積集出世萬德,進而開展權巧救度-善慰怯弱有情眾生,令其破諸邪見、了知實相,勸持清淨行,進而斷惑修證。此皆含融在地藏本誓的悲願中,呈顯為地藏菩薩的「究竟救度」-地獄盡空的意義,即令眾生破除顛倒妄執之心;因而本文詮解「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地藏法門實修內涵,正以解脫輪迴之惡因為要,策勵眾生能深明因果、罪報之相,期能進而識得本具清淨自性,不斷於斷生死流,同趣佛智的菩薩道上精進。 |
Table of contents |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一、 菩薩道行法的相關文獻典籍 2 二、 地藏三經原典書籍、註釋、研究 8 第三節 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 17 一、 本文之研究議題 17 二、 研究方法 23 第四節 本論文綱要 23 第二章 菩薩道的修學原則-基於十地的修證斷障與果位 27 第一節 《般若經》、《華嚴經》、地藏三經的對照 27 一、 《般若經》 28 二、 《華嚴經》 35 三、 地藏三經的菩薩道修學 41 第二節 以菩提心開展菩薩道之修習 49 一、 菩提心之定義與重要性 49 二、 初發心者的修學方式與原則 51 三、 地藏三經中菩提心的修習 55 第三節 修習菩薩學處與菩薩行 57 一、 菩薩當遍學一切法 57 二、 菩薩行法之內容 59 三、 地藏三經中菩薩行法的修學 68 第四節 證入菩薩位 71 一、 入菩薩位的定義 71 二、 入菩薩位之斷證 73 三、 入菩薩位所行之事 80 四、 地藏三經中入菩薩位的修習 84 第三章 地藏三經中的菩薩道內涵-基於地藏菩薩的形相、修學證量 87 第一節 以願導行 87 一、 由孝心轉為悲願 88 二、 承佛臨終付囑 90 三、 以成佛為依歸 91 四、 助成佛道 93 第二節 修證無生法忍 95 一、 悲智雙運行 95 二、 達無功用行 96 三、 得神通變化 99 四、 得不退轉法 101 第三節 成滿菩薩行 103 一、 嚴淨佛土 104 二、 成就眾生 105 第四章 地藏菩薩度化眾生的功德與典範 107 第一節 善知度化眾生的機宜 107 一、 眾生根機之差異 107 二、 度化之因緣 114 第二節 度化眾生的善巧方法 116 一、 針對業重難以教化者 116 二、 針對久化方歸之闇鈍者 121 三、 針對三慧漸進之鈍根者 134 四、 針對信即思修之利根者 137 第五章 地藏法門的菩薩道修證原則與方法 155 第一節 地藏法門的菩薩道修學原則 155 第二節 地藏法門的修證方法 157 一、 效法地藏菩薩之修證 157 二、 奉行地藏三經之教法 161 第三節 地藏法門之特色 165 一、 穢土成就 165 二、 講述因果 166 三、 心地法門 167 第六章 結論 169 第一節 本文研究成果 169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173 參考文獻 175 |
Hits | 5 |
Created date | 2023.11.09 |
Modified date | 2023.11.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