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憨山大師的一心三觀之實踐=Practice of "threefold contemplation in One Mindfulness" of Han-shan Te-ch'ing
Author 林芳穗 (著)=Lin, Fang-sui (au.)
Date2022
Pages86
Publisher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Publisher Url https://bs.dila.edu.tw/
Location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法鼓文理學院
Department佛教學系
Advisor陳英善=Chen, Ying-shan
Publication year110
Keyword憨山=Han-shan; 一心=One Mindfulness; 三觀=threefold contemplation; 楞嚴=Śūraṅgama; 圓覺=Perfect Enlightenment
Abstract 憨山德清於五台山的修行歷程中,因藉觀音耳根圓通法門,體證內外湛然之境界,通達空有、生滅究竟之道,並以《楞嚴經》印心;爾後更於東海勞山靜修之時,進一步親證身心平沉、空花影落之不生滅境,因而再展《楞嚴》,契合經中觀境,並當下筆述完成《楞嚴懸鏡》。憨山經此兩番證悟事蹟,因其通達經中所涵蓋「迷悟不出一心,究竟不離三觀」之旨,進一步注釋弘揚其中所示了義之教,故而不但有在佛教史上廣為人宣揚讚歎之行誼,更有彌足珍貴的佛法經驗傳承,得供實修之行者依經教奉行之價值。
因此本文藉由解讀憨山生平的修行、體證、著述與弘法歷程,綜理其「迷悟不出一心,究竟不離三觀」之一心三觀思想的主要教義與修行法要。首要針對憨山各階段的法緣,探究影響憨山的主要教義與佛法傳承,以管窺憨山於修證過程所養具的修道資糧。因此藉由考察憨山之修證理路,以及於弘化過程所撰述的經教,從中梳理相關於其一心三觀的著述,管窺其親修實證當中與此一心三觀法要相關的解行證重點,進而建構憨山一心三觀思想得以實踐的修行次第。
Table of contents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及方法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3
三、 研究方法 5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一、 以天台教義闡述《楞嚴》 6
二、 探討憨山對於《楞嚴》之註釋 8
三、 研究憨山的禪學思想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11
一、 研究範圍 11
二、 研究架構 11
第二章 憨山的師承與修證 13
第一節 求法歷程 13
一、 研習經教世典(1546-1563年) 13
二、 披剃受戒習禪(1564-1570年) 14
三、 北遊參方靜修(1571-1573年) 16
第二節 開悟歷程 17
一、 解生死之疑(1574年) 17
二、 證耳根圓通(1575年) 18
三、 靜寂照世間(1576年) 19
四、 書經三昧入聖道(1577-1582年) 19
五、 空花影落弘聖教(1583-1594年) 21
第三節 小結 22
第三章 憨山之教義弘揚 23
第一節 弘法歷程 23
一、 楞嚴印心啟教,佛化邊地(1583-1594年) 23
二、 誣獄戍守雷州,佛化南粵(1595-1600年) 24
三、 復興曹溪祖庭,住山南粵(1601-1613年) 26
四、 廬山弘法,坐化曹溪(1614-1623年) 29
第二節 著述與一心三觀教義 33
一、 楞嚴觀 34
(一)三觀之體 35
(二)三觀之相 42
二、 圓融觀 43
(一)據《圓覺經》所注 44
(二)據《華嚴經》所注 45
(三)據《法華經》所注 47
第三節 一心三觀之修行法要與應用 49
(一)自利行 49
(二)利他行 51
(三)圓滿行 52
第四節 小結 55
第四章 建構憨山一心三觀的修行次第 57
第一節 建立修行道品資糧 57
一、 堅定信念,五根俱發 57
二、 俱信因果,成熟五根 58
三、 輕鉢衲衣,參方知識開聞慧 60
四、 身心豁然,體解大道 61
第二節 止觀雙運親證一心 61
一、 定慧莊嚴 61
二、 空覺離幻,寂照世間 62
三、 圓融入世 64
四、 身心平沉,觀境現前 65
第三節 三觀實修之用 66
一、 安住道場,依不生滅心覺察妄念 66
二、 對現前妄境作觀 67
三、 圓成中道觀 68
四、 增上加行,一心常照 69
第四節 小結 69
第五章 結論 71
參考文獻 73
佛典 73
一、 大正藏 73
二、 續藏 73
三、 其他大藏經 75
專書 75
論文 76
一、 專書論文 76
二、 期刊論文 76
三、 學位論文 77
網頁 77
附錄_憨山大師年表 78
Hits13
Created date2023.11.21
Modified date2023.11.21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87445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