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以數位分析進行《金剛經》註疏科判脈絡探索—兼論俞樾《金剛經注》之科判結構特色=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Kepan in Commentaries of "Diamond Sutra" by Digital Analysis——Also Discussing the Features of Kenan Structure in Yu Yue's "Diamond Sutra Commentary"
Author 釋真吉 (著)=Shih, Zhien-ji (au.)
Date2022
Pages121
Publisher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Publisher Url https://bs.dila.edu.tw/
Location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法鼓文理學院
Department佛教學系
Advisor洪振洲=Hung, Jen-jou
Publication year110
Keyword金剛經=Diamond Sutra; 科判=Kepan; 階層式分群演算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結構=Structure; 俞樾=Yu Yue
Abstract 本論文研究對象《金剛經》為中國佛教史上最廣為流傳的經典之一,縱觀學界對《金剛經》的討論,大抵皆著重在版本、經義、思想、宗派立場上,並且多為單一註疏或少數幾部註疏間的思想,但對於註疏間的傳承脈絡討論較少,這個現象可能來自於傳統研究方法對於大量資料比對的上的困難。
科判為闡明一經要旨之注釋方式,藉由科判內容,便可大致理解該註疏家對於該部經論的整體與細部觀點。本研究嘗試透過數位分析大量進行科判比對,以探索註疏間的思想傳承與演變脈絡。筆者從《金剛經》註疏科判下手,意欲找出四十二部《金剛經》註疏間的關聯性。但因資料量較為龐大,因此採用資訊技術,透過演算法的運算,計算出《金剛經》註疏兩兩間的科判相近程度,再透過階層式分群演算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對此四十二部《金剛經》註疏進行分群,梳理出四十二部《金剛經》註疏科判型態的全貌。
研究結果顯示,首先,科判為一隨著歷代發展而逐步趨向分科精簡的演變過程;其次從各群的群聚現象分析結果顯示,若兩註疏間的作者有師承關係,或同時引用參考到相同註疏時,均會明確反應在其註疏的注解或斷點上,也就是後人確實從前人處得到傳承,並且多會在前人的基礎上對斷句做調整。另外,透過本研究之數位比對方式,當某部註疏的注釋方式明顯異於大部分傳統的注解方法時,將會很清楚的被辨識出來。
雖然利用數位分析,我們可以相當容易的進行大量資料的比對,但對於深入解釋數位分析的結果,往往必須藉由細節比對文獻內容才能完成。因此,本研究特別挑選其中一部科判結構具有極大差異的作品,即清末儒者俞樾所著的 X0506《金剛經注》,進行傳統文獻研究的細節研讀方式進行俞樾的 X0506《金剛經注》 的科判探討,找出其異於其他《金剛經》註疏作品的原因,並以此示範一個完整的由數位分析方式找出值得被關注的問題,做為整合數位技術與人文思考之成功研究範例。
Table of contents摘 要 I
ABSTRACT III
致 謝 V
目 次 VI
圖 表 目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科判於歷代之發展脈絡 5
第一節 前言 5
第二節 科判之歷代發展脈絡 8
(一)科判的起源及南北朝時期的發展 8
1. 起盡是科判的原型 8
2. 由起盡到科判 9
(二)科判於隋唐之發展 13
1. 以宗派教義來製作科判 15
2. 一經多科判 17
(三)科判於宋元明清之發展 18
1. 科儀與合本 18
2. 科判製作過程的系統化 19
3. 科判內出現干支計數 21
第三節 科判於近代之應用及發展 22
(一)科判的教學應用 24
(二)現代佛經電子科判 24
第三章 《金剛經》註疏之科判分類 31
第一節 《金剛經》歷代科判的研究 31
第二節 昭明太子三十二分之《金剛經》註疏介紹 38
(一)《金剛經》三十二分架構 38
(二)十七部依昭明三十二分為分科的《金剛經》註疏之介紹 42
第三節 天親二十七斷疑之《金剛經》註疏介紹 43
(一)《金剛經》天親二十七斷疑架構 43
(二)《金剛經》依天親二十七斷疑分科的註疏介紹 47
第四節 三分科判之《金剛經》註疏介紹 49
(一)《金剛經》三分架構 49
(二)《金剛經》依三分科判的註疏介紹 50
第五節 無科文之《金剛經》註疏介紹 51
第四章 以數位分析進行《金剛經》註疏科判的斷點比較 53
第一節 以經文斷點表達科判結構 53
第二節 以經文斷點的相同與相異數量來衡量兩整體科判的相似性 56
第三節 四十二部《金剛經》註疏科判與昭明三十二分法、天親二七斷疑 標準分法的相似性討論 59
第四節 四十二部《金剛經》註疏科判比對結果視覺化 63
第五章 以階層式分群演算法進行科判結構分群 65
第一節 階層式分群演算法 65
第二節 分群結果討論與科判脈絡探索 68
第六章 俞樾 X0506《金剛經注》的科判結構特色 77
第一節 俞樾 X0506《金剛經注》與其餘四十一部《金剛經》註疏科判結 構的差異處 78
第二節 俞樾 X0506《金剛經注》二篇十八節結構 80
第三節 俞樾 X0506《金剛經注》對三十二分的合併與分割 90
第四節 俞樾 X0506《金剛經注》中有關「福德」經文做降格處理後產生的科判結構差異 92
第七章 結論 93
附錄一、《金剛經》三十二分概述 95
附錄二、《金剛經》天親二十七斷疑概 105
參考文獻 .113
Hits9
Created date2023.11.23
Modified date2023.11.24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87664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