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從敦煌遺書存目看中古河西寺院系統的文化群落=From Existing Dunhuang Document Catalogue to Examine the Cutural Groups of Hexi Monastics in Medieval China |
|
|
|
Author |
張乃翥 (著)=Zhang, Nai-zhu (au.)
;
張成渝 (著)=Zhang, Cheng-yu (au.)
|
Source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Volume | n.32 |
Date | 2006.03.01 |
Pages | 53 - 114 |
Publisher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gs.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敦煌遺書; 敦煌學 |
Abstract | 敦煌遺書在莫高窟藏經洞這一佛國「淨土」世界裡的出土,使我們得知這些歷史文物原本是中古時代佛教寺院莊園中極具保存價值的文化財富。這種以集中秘藏為特徵的寺院遺籍,反映出它們還在庋藏時代即同時具有部門文獻檔案的特殊價值。從行為信息學角度來考察,這些文獻檔案中的世俗文書和雜類文書對於我們認識古代河西社會的現實情節尤其具有無比珍貴的史料價值。本文通過敦煌遺書既有存目的疏理與條列,對遺書文獻中包括佛典、道藏、儒書、史記、戶籍、僧牒、族譜、契約、地志、圖經、過所、物疏、願文、戒牒、算書、兵韜、書儀、律歷、醫方、信札、書目、唱偈、牒狀、真贊等等在內諸類文書的行為事態做了宏觀的研究。作者透過這些紛繁多織的社會行為在河西寺院中的不同顯示,指出中古時代的河西地區,佛教寺院作為一種宗教信仰的活動場所,實際上具備了當時幾乎所有人文生活行為的載體職能。作者由此進而指明,發生於河西寺院系統中的這些五彩斑斕的人文情節,是廣大信教階 層在寺院崇拜心理支配下從生活結構上與寺院組織所發生的一種行為依賴。佛教寺院系統在我國封建社會中之享有深厚的人際基礎和優越的政治特權,與寺院系統這些內容繁博、形式龐雜的人事行為在整個封建社會中佔有廣泛的生活領域有著密切的關聯。作者在本文結論中強調,文化內容如此紛繁的敦煌遺書,反映了中古時期河西寺院系統幾乎涉及了佛教世界裡裡外外的一切社會行為,這是我們在研究中國寺院文化史時應該認真記取的一個參照體系。 |
ISSN | 1609476X (P) |
Hits | 2170 |
Created date | 2006.08.23 |
Modified date | 2017.12.0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