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從葛洪一生的際遇探討其入世與出世思想=Looking at Ge Hong's World Affirming and World Denying Thought from the Viewpoint of His Personal History |
|
|
|
Author |
彭慧嫻 =Peng, Huei-xian
|
Source |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4 |
Date | 2000.03 |
Pages | 169 - 186 |
Publisher | 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hibs.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葛洪; 抱朴子; 入世; 出世; 道教; 魏晉南北朝; 鄭隱; 鮑靚; 治世; 修道 |
Abstract | 葛洪為魏晉時期道教主的代表人物. 葛洪生在儒,道世家,年幼喪父,多次遭遇兵火戰亂仍奮發自學. 後拜師學五經,神仙導養之術等知識,並立志著一子書,令後世知其為文儒,但又慕仰歸隱之士. 其一生為官數次,卻大都只是諮詢性質的小官. 由於葛洪經歷了兩晉,八個君王的更迭,政治腐敗,仕族萎靡及無數的宮廷鬥爭與內戰,加上其個性不好附會,逢迎,堅持不肯隨波逐流等因素,形成其刑以輔德,君王修修德,尚賢任能等的政治理想. 這點從其代表作《抱朴子》外篇中即可明顯得知. 另外,當時社會亦崇尚道教養生之術,從葛洪一生中常入山歸隱修道的行為,乃至晚年選擇以修煉養生終了一生,又可發現其人生的理想.
入世與出世思想在葛洪身上皆可感受到,但一般學者大多把他視為道家人物. 本文擬從葛洪的家世背景,時代背景及其一生的際遇中,探討在這大環境中,葛洪之入世與出世思想行成之因,內容與特色. 進而發現,雖葛洪以「身入世而心出世」為修道的最高境界,也以其一生嘗試去實現此理想,但最後卻選擇歸隱山林的出世行為,而捨棄世間的治世理想,其實是與其身處魏晉時期,整個大環境的限制密切相關.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前言 二. 葛洪生平簡述 (一) 葛洪的家世背景 (二) 葛洪的時代背景 (三) 葛洪的一生際遇 (四) 小結 -- 葛洪的人格特質 三. 葛洪入世與出世思想 (一) 思想形成的因素 (二) 思想內容與特色 1. 在政治及社會風俗文化上 2. 個人修養方面 (三) 綜述 四. 結語 |
ISSN | 1026969X (P) |
Hits | 1474 |
Created date | 2000.12.11; 2002.07.23
|
Modified date | 2017.07.2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