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略探受「迦絺那」儀式所得「五種權利」之內容, 起源與演變 |
|
|
|
Author |
釋繼獻
|
Source |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7 |
Date | 2003.03 |
Pages | 23 - 60 |
Publisher | 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hibs.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迦絺那; 五種權利; 開緣; 五利賞德 |
Abstract | 對比丘受「迦絺那」儀式後所享有的「五種權利」,學者往往解釋為「某些戒條的豁免」或「暫時取消某些戒條」. 本文即從五種權利的內容探討究竟五種權利純粹是某些戒的豁免,還是有戒條以外的特權或利益. 另外,《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提到「迦絺那」意為「功德」,理由是「以坐夏有功,五利賞德也」,所以本文在探討五種權利的內容後,接著考察五種權利是否在「賞」的觀念下成立,分從五種權利的制立原因和可能經過的演變進行考察.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五種權利」的內容 《五分律》,《僧祇律》和《四分律》的「五種權利」分析 《十誦律》和《根有律》「五種權利」的分析 《巴利律》的「五種權利」分析 二. 「五種權利」的起源與演變考 1.「五種權利」的制立原因考 衣濕因緣 長衣因緣 2.「五種權利」的演變過程研究 不增實際利益的權利 利益重疊的權利 基本的權利 同一部派的不同權利 有實無名的權利 非關戒條的權利 三、結論 |
ISSN | 1026969X (P) |
Hits | 1422 |
Created date | 2003.08.29
|
Modified date | 2017.07.2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