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灣佛教新史〉之十四 — 殖民時期本土教團的崛起 (二) |
|
|
|
Author |
闞正宗 (著)
|
Source |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Humanistic Buddhism Journal, Arts, and Culture
|
Volume | n.32 |
Date | 2021.03 |
Pages | 152 - 159 |
Publisher |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gs.org.tw/
|
Location | 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副教授 |
Keyword | 凌雲禪寺 ; 寶海和尚 |
Abstract | 前節談到台灣本土四大法派之一的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崛起,本節續談同樣是位於北台灣的台北五股觀音山凌雲禪寺。凌雲禪寺與超峰寺歸屬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而靈泉禪寺與法雲禪寺則歸屬曹洞宗,在彼此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逐漸成鼎足之勢。 觀音山凌雲禪寺,開山者雖為寶海和尚(?-1910),但卻成於本圓和尚(1883-1947),下面探討觀音山派在日本殖民時代崛起與弘傳過程。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152 二、凌雲禪寺的創建 152 三、本圓和尚克紹其裘 154 四、獲承臨濟宗妙心寺派承認後的各項建設 157 五、結語 159 |
ISSN | 24147478 (P) |
Hits | 688 |
Created date | 2021.04.09 |
Modified date | 2025.04.2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