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究竟一乘寶性論》如來藏思想之研究=A study on Tathagatgarbha Doctrine of ''Ratnagotravibhaga'' |
|
|
|
Author |
鄭郁慧 (著)=Cheng, Yu-huei (au.)
|
Date | 2000 |
Pages | 105 |
Publisher | 輔仁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j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輔仁大學 |
Department | 哲學研究所 |
Advisor | 李志夫 |
Publication year | 88 |
Keyword | 轉依; 寶性論; 唯識、; 如來藏; 自性清淨心; 有垢真如; 無垢真如; 阿賴耶識 |
Abstract | 本文主要是以《寶性論》的「轉依」思想作為研究探討的主題。就歷史背景與思想史的立場來看,《寶性論》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論述如來藏思想的代表性論書。如來藏思想萌於西元三世紀,盛行於四、五世紀,是從初期大乘進入後期大乘的階段。當時主流的經典有所謂的「三經一論」,即《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與《寶性論》。 關於「轉依」概念的提出,是為了說明眾生從生死到涅槃解脫的可能性。雖然在《寶性論》書裡,並沒有明顯提到「轉依」的方法或細節,但在其建立「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的基礎上,衍生出另外一個思考的問題是:眾生如何可能成佛? 也就是說,《寶性論》一方面主張「眾生皆有如來藏」的普遍性格;另一方面強調眾生有無量煩惱,前者為後者所覆蓋而不能顯露,唯有透過「轉依」的過程,眾生才能以覺者或佛的狀態顯現。 此外,本文亦著重《寶性論》與唯識學派之「轉依」思想的關係。兩者皆以「轉依」作為眾生從煩惱到菩提的歷程,並作為眾生可以成佛的依據。所不同處是《寶性論》以如來藏為轉依的所依,而唯識學派則以阿賴耶識為所依。這也就導致了兩者對「轉依」論述的進路,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佛法是一門實踐的學問,也是一種生活實踐,本文的撰寫是希望能夠藉著既有的文獻資料,探究如何將「轉依」這個概念落實到現實生命當中,真實地認識自我,以去除心中因妄想執著而生起的種種煩惱。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內容大綱 第二章 《寶性論》文獻之考察 第一節 本論的作者與譯者 第二節 相關的譯本 第三節 本論所引用的經論 第四節 現代研究的概況 第三章 《寶性論》思想之淵源與內容 第一節 如來藏思想成立的背景 一. 與如來藏思想相關的幾個概念 二. 從心性本淨到如來藏說 第二節 如來藏與如來藏緣起 第三節《寶性論》的內容架構 第四章 《寶性論》之「轉依」思想 第一節 「轉依」的意義 第二節 「轉依」思想的基礎理論 一.「如來藏」之語義分析 二. 命題之義涵 第三節 「轉依」的具體實踐 一. 眾生性為無量煩惱所纏 二. 轉雜穢身得淨妙身 第五章 《寶性論》與唯識學「轉依」觀之比較 第一節 唯識學上的「轉依」義 第二節 「轉依」在唯識思想中的地位 第三節 《寶性論》「轉依」觀與唯識學「轉依」觀之異同 第六章 結論 |
Hits | 699 |
Created date | 2000.11.03
|
Modified date | 2023.02.0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