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杜正宇 (撰)=Tu, Cheng-yu (compose)
|
Date | 2000 |
Pages | 205 |
Publisher |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
Publisher Url |
https://history.thu.edu.tw/zh-tw/
|
Location | 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東海大學 |
Department | 歷史學系 |
Advisor | 康樂 |
Publication year | 88 |
Keyword | 杜正宇; Tu, Cheng-yu; 佛教; 中古時期; 西魏北周; 義邑; 造像活動 |
Abstract | 盛行於北朝的佛教組織--義邑,在政教結合的體制下,多少帶有「以教輔政」的色彩.
尤其是由官員主導,頗具官方色彩的佛邑,至少在西魏北周時期,不但反映出區域形勢的變化,更對國家政權,及社會結構起了重要的凝聚力量. 不過,義邑間,由於形態,屬性等不同,自然也造成了彼此的差異.
符合 "軍事團體" 及 "軍政首長" 類型的義邑,不單組織成員,多與軍伍有關,佛邑的分布,也多位於塢堡與前線城鎮,影響所及,其造邑目的,亦多基於對「家」以至「國」的認同. 透過祈願與儀式,除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掌控,也落實了邊區戰士對關隴王朝的效忠,對 "關隴團體" 的統合,起著一定的作用.
即使在豪強當道的社會裡,佛邑也發揮了整合族群的功效. 藉義理與齋戒,法會等活動,進一步促成了 "豪強共同體". 而 "強宗大姓型" 的義邑,其組成多與世家強族有關,其分布也多處地方勢力抬頭的地區. 可謂是世家,豪族等群體,為聯繫宗族與鄉里間 "鄰人" 關係,強化共同體結構的重要元素.
就 "民族融合" 的層面而言,相同的血緣,地緣,甚至相同的文化,風俗習慣,都是彼此連結的構件. 部分的邑裡,不僅見證了羌族歸化的過程,反映了族群的遷徙與定居,而佛邑的興造,也不只標示了 "政治共同體" 的成形,更使關中部族,邁向了融合的道路.
至於佛邑的分布,除關內西北一帶,已拓至驛道未及的鄉里,其餘的義邑,則多集中於通州要衢的地段. 不僅河東,河南等佛邑,分布於邊境的交通幹線,渭南,渭北的義邑,亦多處黃河水系等往來便利地區. 而區域間的形勢發展,也多影響了其分布的特性,故如扇形的分層--完全掌控的內地,局勢不穩的地區,局勢緊張的邊地--,散布著官方涉入程度不一的佛邑.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回顧 三 問題意識與處理方法 第二章 西魏北周時期的佛教發展 一 關隴政權的宗教政策 1. 法難以前的政教關係 2. 法難以後的政教分合 二 民間的佛教信仰活動 1. 寺所與僧侶 2. 佛教經典與造像活動 3. 佛教義邑組織 第三章 官方色彩的佛邑組織(上) 一 佛教義邑與強宗大族 1. 毛遐與北雍州義邑(西魏大統元年.2/15) 2. 京兆杜氏與陽翟義邑(西魏大統十三年.11/15) 3. 費氏宗族與長安義邑(北周天和六年.5/21) 4. 異姓氏族與洛川義邑(北周建德二年.7/15) 二 軍政首長與地方掌控 1. 白實與固城寺邑(西魏大統三年.4/08) 2. 曹續生與富平義邑(西魏大統五年.2/25) 3. 普屯康與新豐義邑(北周天和五年.1/03) 第四章 官方色彩的佛邑組織(下) 一 佛邑組織與軍事團體 1. 巨始光與高涼義邑(西魏大統六年.7/15) 2. 甘肅出土的正寧義邑(北周保定元年.1/15) 3. 枎枎榮與龍頭義邑(北周天和六年.6/14) 二 佛教組織與民族融合 1. 任安保與北雍州義邑(西魏大統十二年.3/23) 2. 黨氏羌族與白水義邑(北周建德元年.4/08) 第五章 官方色彩的佛邑綜論 一 官方色彩的佛邑功能 1. 佛教義邑的政治功能 2. 佛教義邑的宗教功能 3. 佛教義邑的社會功能 二 佛教義邑的分布特色 1 河東,河南等關外地區 2 渭北,渭南等關內地區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1. 西魏北周時期的佛教造像紀錄 2. 西魏北周時期的官方佛邑全文 3. 西魏北周時期非官方主導的佛邑組織 4. 西魏北周時期的高僧簡表 徵引文獻暨參考書目 |
Hits | 776 |
Created date | 2000.11.14
|
Modified date | 2023.11.2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