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僧肇思想探究
Author 涂艷秋 (撰)=Tu, Yen-chiu (compose)
Date1988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s://www.nccu.edu.tw/
Location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doctor
Institution國立政治大學
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
Advisor羅宗濤=Luo, Zong-Tao;張聖嚴=Zhang, Sheng-Yan
Publication year76
Keyword僧肇思想; 佛教; 魏晉; 玄風; 鳩摩羅什; 六家七宗; 涂艷秋; Tu, Yan-giu
Abstract佛教自漢末傳入中國,即興方士技藝之學相結合,專事誦經祈禱之事,缺乏義理探討,直至魏晉,中國本土正值玄風昌盛,有無方興之時,佛學遂轉而與之相融,且藉用玄學術語與概念. 來解釋佛教經義,遂造成若干新學說,新觀點的提出,然而這些新學說多是依賴玄學之義以滋生佛學之解,自然與原始佛教精神,頗有差距,而中土之士卻多習以為常.直至鳩摩羅什來華,大量傳譯大乘經典,介紹空宗學說; 方使玄學與般若之差異,日益分明,僧眾為羅什門下「解空」之第一人,以其華美之辭采,陸續完成多篇論述,經序,論序……期能因之廓清「六家七宗」以來,格義佛學所遺留之誤解,并對大乘佛學之基本概念有一正確清晰之釐定. 所以論述中,多由基本概念著手,不厭其煩,反覆辨述,以期能令讀者了然於心.今大正藏中所存之肇論,包含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及涅槃無名論四篇,及宗本義,答劉遺民書,前后札,其中宗本論一文,自唐元康始見于注中陳慧達所著之肇論疏中,并無此文,而涅槃無名論則自湯用彤先生提出辨偽之議后,石峻承襲師說,以為此文非僧肇之作,呂澂先生亦謹慎擱置它,至日人橫超慧日始有反議之說,然亦未足為有力之反擊也,今則秉信則傳信,疑則傳疑之精神,留待他日證據充足時,再澄清該文中之論點.本文的討論自物不遷論,不真空論及于般若無知論,此次第之安排首以「物不遷論」,乃是因此論實是就現象之今昔相異,而說無常之旨,然「無常者,空之初門也」,故續言真則空之義; 不真之空非惑取之知所能觀也,必也般若之知方能觀照,故繼之以般若無知論也,此雖非按僧肇作論之先后,竊以為欲彰明肇公學說之精義非此莫能也. 最終之結,乃綜述肇公語言使用之特色與論辨之.
Table of contents封面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僧肇的生子與思想背景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一 略傳
二 著作
第二節 思想背景(一)─亦學
一 王弼的尚無
二 裴額的崇有
三 向郭的獨化
第三節 思想背景(二)─佛學
一 本無系
二 本無異宗
三 即色宗
四 心無宗
五 識含宗
六 幻化宗
七 緣會宗
第三章 物之不遷論無常
第一節 以今昔之異論無常
一 有物流動的物
二 流動之因
第二節 以不具自性論無常
一 自性之義
二 自性與往來
第三節 以因果關係論無常
一 有流物動論因果
二 物不遷論的因果關係
三 因東無常
第四節 以如來功德論無常
一 佛是否無常
二 道有無自性
第五節 物不遷論的檢討
一 動靜之義
二 即動即靜
第四章 即物自虛說諸法
第一節 即物自虛論有無
一 心無宗的有無之說
二 即物自虛的辭無觀
第二節 即物自虛論名實
一 即色宗所呈現的問題
二 即物自虛的名實觀
第三節 即物自虛論本無
一 本無宗所呈現的問題
二 即物自虛的本無觀
第四節 即物自虛的檢討
一 即物自虛與一無所有
二 即物自虛與萬物生起
三 即物自虛不執
第五章 無知無取論般若
第一節 般若對象之分析
一 諸法與實相
二 名言非實相
第二節 由境論無知
一 境不可攀緣
二 智不能攀緣
三 境智關係的不確定
四 無境所以無知
第三節 由智論無知
一 無知所否定者
二 無知之義
三 推演之辨
第四節 由大悲論無知
一 愛見大悲
二 無緣大悲
第六章 溫槃思想與闡述方式
第一節 涅槃無名論
一 涅槃之旨
二 非有非無
三 言語道斷
第二節 肇論引老莊考
一 物不遷論引老莊語
二 不真空論引老莊語
三 般若無知論引老莊語
第三節 肇論的闡述方式
一 麗辭華藻
二 肯定釵述法
第七章 結論
主要參考書目
Hits927
Created date2001.01.04
Modified date2023.01.10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45447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