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黃建邦 (撰)
|
Date | 2003 |
Publisher |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nchu.edu.tw/
|
Location | 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中興大學 |
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Advisor | 林文彬 |
Publication year | 91 |
Keyword | 章太炎; 齊物論釋; 莊佛會通 |
Abstract | 章太炎在中國近代史所扮演的角色是重要且多重的,集革命者. 國學大師及思想家於一身,而其思想特質兼具儒. 釋. 道各家哲學之厚實基礎,不時佐以西學相互徵驗,在清末民初的動盪時局中,發展出獨特的自我辨證歷程. 其中《齊物論釋》即「回真向俗」階段之代表著作,文中透顯的莊佛會通思想,更是明末「三教調和」以來詮釋莊學的嶄新範式,不僅以法相之唯識理論建構了<齊物論> 的可能高度,更在思路中舖展了華嚴和中觀之精髓,這種獨特而又深邃的哲學內涵,實引起本文研究的強烈動機. 本文焦點關注在章太炎如何以唯識理論,重新建構莊學齊物的體系,因之首章循著章太炎學術思想的特徵,認識其構成個人思考的基本面貌; 二章檢視其會通莊佛的基礎:分別以思想共通性. 詮釋角度及詮釋意圖,來了解章太炎嘗試的起點; 三章循莊文與章太炎詮釋之秩序,依章節來觀察其以佛學詮釋莊學思想的脈絡,並加以疏通義理內涵,期達章太炎建構體系的核心; 四章對章太炎《齊物論釋》的創新詮釋和思想會通,做一整體客觀的審視,並回頭分較其與原本莊學佛論迴異之新樣貌; 末章則評定其體系思想之價值與時代意義. 此上為本文研究之路徑,冀以深掘出章太炎《齊物論釋》本身哲學內涵的深度所在.
|
Table of contents | 緒 論 1 本論 7 第一章 章太炎學術思想的特徵 第一節 博治諸學的學術性格 10 壹. 乾嘉樸學的涵養 11 貳. 博取諸子以評議 13 第二節 相貫相通的唯識理路 16 壹. 潛心佛學的契機 17 貳. 深取法相唯識為用 19 第三節 西學思潮的多方取捨 22 壹. 精舍以來即受西學 23 貳. 融鑄西學的淵源 25 第四節 歷史處境下的思想丕變 32 壹. 愛國情操下的學術研究 32 貳. 真俗間的思想丕變 38 第二章《齊物論釋》中思想會通的檢視 第一節 建立莊佛會通的起點 壹. 莊佛思想的共通性 41 貳. 會通者的基本態度 46 第二節 詮釋角度的定位 壹. 有別格義的思想會通 52 貳. 莊佛思想的對顯 59 第三節 以佛解莊的動機與意圖 壹. 選擇佛學詮釋的動機 63 貳. 經國濟世的意圖 67 第三章《齊物論釋》詮釋脈絡之分析 第一節 「離相平等」的齊物義 壹. 離相而畢竟平等 73 貳. 不齊而齊 75 參. 不言則齊 77 第二節 「喪我」則名相可空 壹. 「喪我」即無我執 80 貳. 「使其自己」即末那識妄執 81 參. 「咸其自取」即諸識分別 83 第三節 「真君」即菴摩羅識 壹. 何以有真我 85 貳. 真我的三別名 87 第四節 滌除名相之必要 壹. 「以明」斥成心種子 90 貳. 「兩行」破名守之拘 93 參. 「有物」. 「有封」之執 98 第五節 萬物與我為一 壹. 萬物皆種 102 貳. 「天倪」亦種子識 107 第六節 「所以然」「所以不然」-論因緣之有無 111 第七節 「物化」即菩薩一闡提 116 第四章《齊物論釋》思想體系之審視 第一節 涵攝完整的唯識理論 120 第二節 齊物思想的新向度 125 第三節 應世理念的落實 132 第五章《齊物論釋》的價值評定 第一節 莊學思想體系的開創 137 第二節 「求是致用」目標下的時代意義 144 參考書目 150 |
Hits | 533 |
Created date | 2003.9.18
|
Modified date | 2023.01.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