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李通玄華嚴思想研究=Research on Li Tongxuan’s Hua-Yen Philosophy |
|
|
|
Author |
許善然
|
Date | 2019 |
Pages | 268 |
Publisher | 國立中興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nchu.edu.tw/
|
Location | 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doctor |
Institution | 國立中興大學 |
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系所 |
Advisor | 劉錦賢 |
Publication year | 107 |
Keyword | 李通玄=Li Tongxuan; 華嚴思想=Hua Yen Philosophy; 十處十會=Ten places and ten assemblies; 十二緣生=Twelve causes; 三聖圓融=The Hua yen Trinity; 善財童子=Sudhana |
Abstract | 李通玄,號棗柏長者,盛唐時人,稟性聰慧,學博識廣,年過四十,埋首方山鑽研《華嚴經》,不為開山立宗,祇為弘揚推昇華嚴思想,立之於一乘圓教。生平論述以《新華嚴經論》為代表,對後世影響深遠,在中國華嚴思想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深入進行其有關華嚴思想的研究,主軸有三:首先,在判釋《華嚴經》的大義上,李通玄提出「十處十會四十品」,並自創「十宗十教」的說法,完全與法藏、澄觀的劃分大異其趣;繼而為呈現《華嚴經》教法的圓義殊勝及在詮解教義、成佛、見佛等方面與一般權教的差別,以凸顯一乘圓教義理深宏廣大,小、始、終、頓四教全收,猶如大海之攝百川。其次,就其華嚴思想義理的特色而言,一是以《易》解《華嚴經》最為突出顯著,其會通方式為漢傳佛典提供一個嶄新的思維模式。二是重新詮釋十二緣生,著作《十明論》勘破世人對生命的迷障。李通玄認為生命的解脫關鍵,只在於迷悟之間的差別;迷人視十二緣生是大苦海,而悟者卻視之為寶莊嚴大城。三是主張三聖圓融一體觀,提昇文殊的地位,將之與佛、普賢平等並列,為後世建立了新的佛菩薩信仰體系。最後,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作為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託善財童子作為依人證入佛果妙境的實際示範。其實,善財童子並非只如經中的特定人士,祇要肯發大心,行普賢願,人人皆是。至於五十三善知識,實際上是具存於吾人日常生活周遭的人物,而非離開生活面,另有特異功能的他方神聖。綜觀李通玄華嚴思想,到處可見他非常重視現實生活世界具體行持的工夫,使佛法不落入空談玄說;並再三呼籲發大心凡夫應把握此生此世行普賢願,則人人皆可成佛,此時此地就是光明世界、極樂淨土。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範圍 4 一、研究材料 4 二、研究範圍 8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9 一、中文部分 9 二、日文部分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4 一、研究方法 14 二、本文架構 17 第五節 李通玄其人其書 18 一、生平事跡 19 二、著作簡介 22
第二章 李通玄華嚴思想釋經之大義 25 第一節 顯經題宗趣 26 一、詮釋經題 27 二、明經宗趣 30 三、所攝之藏 35 四、所被之機 36 五、所立教體 38 第二節 明處會品第 41 一、會教始終 41 二、總陳眾會 49 第三節 判分宗教別 55 一、依教分宗 56 二、依宗教別 69 第四節 示圓義殊勝 78 一、明教義差別 78 二、明成佛同別 89 三、明見佛差別 95
第三章 李通玄華嚴思想義理之特色 97 第一節 易佛之會通 98 一、方隅表法 99 二、取象表法 117 三、託事表法 121 第二節 釋十二緣生 126 一、論十二因緣的義涵 127 二、李通玄的緣起思想 129 三、李通玄的十門論述 134 四、十二緣生的實踐觀 149 第三節 三聖圓融觀 152 一、毘盧遮那、文殊、普賢的三聖圓融觀 152 二、彌勒菩薩、文殊、普賢的三聖圓融觀 157 三、觀音菩薩、文殊、普賢的三聖圓融觀 160
第四章 李通玄華嚴思想修行之次第 162 第一節 修行的堅定基礎 164 一、十甚深義 165 二、發十種信 173 第二節 十住十行十迴向 176 一、十住位 177 二、十行位 190 三、十迴向 200 第三節 十地等覺妙覺位 210 一、十地位 211 二、等覺位 222 三、妙覺位 228
第五章 李通玄華嚴思想之價值與影響 233 第一節 李通玄華嚴思想的現代意義 233 一、救護眾生的方法 234 二、教化眾生的方法 238 第二節 李通玄華嚴思想的歷史影響 240 一、對日韓佛教的影響 241 二、對宋明禪淨的影響 247
第六章 結論 253 一、研究回顧 253 二、未來展望 257
參考書目 259 一、古籍傳統文獻 259 二、現代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262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265 四、日文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266 五、博碩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267 |
Hits | 361 |
Created date | 2020.02.05 |
Modified date | 2023.01.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