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論當代美日禪宗研究的意義與困境:以禪宗16字的心法論爭為核心=On the Significance and Predica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Chan Studies: Focused on the 4-Phrase-Definition Controversy of Chan Tradition |
|
|
|
Author |
陳之華 (著)=Chen, Jin-hua (au.)
|
Date | 2014 |
Pages | 199 |
Publisher | 華梵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f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doctor |
Institution | 華梵大學 |
Department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Advisor | 郭朝順 |
Publication year | 102 |
Keyword | 當代禪宗研究=contemporary Chan studies; 教外別傳=Chan tradition; 見性成佛=self-definition |
Abstract | 本文針對海因(Steven Heine)教授在2007年論文〈禪宗研究的批判性回顧:從揚波斯基至今〉(A Critical Survey of Works on Zen since Yampolsky)與2008年專書《禪皮.禪髓:真正的禪宗請挺身而出,好嗎?》(Zen Skin, Zen Marrow: will the real Zen Buddhism please stand up?)中,提及禪宗16字標誌(即「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長期遭受誤解、並導致禪學研究困境的問題進行探討。主要結論如下:(1)禪宗在宋代形成16字標誌的定型化說法,其意涵為禪宗法門的「目標」與「方法」,說明禪宗自菩提達摩以來的心法教學特質。(2)心法傳承的「連續性」與「同一性」,為禪宗法門存續的要件;神會「定是非」的意義即在於維持這項基本要求,因為北宗後來的教學方法已經變質。(3)不少敦煌文獻(例如《傳法寶紀》與《歷代法寶記》)均支持禪宗16字標誌,但常被忽略或誤讀。(4)重新確認16字標誌,對當代禪宗研究走出困境與改善發展前景,均極為重要。 Motivated by Steven Heine’s “A Critical Survey of Works on Zen since Yampolsky”(2007) and Zen Skin, Zen Marrow: will the real Zen Buddhism please stand up? (2008),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edica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Chan studies, focused on the 4-phrase-definition of Chan tradition, i.e. “a special transmission outside the doctrines (教外別傳), not to use words and letters semantically (不立文字), directly to point to people’s original heart (直指人心), to perceive the Nature and to attain the Buddhahood (見性成佛)”.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below: (1)The 4-phrase-definition is crystalized in Sung, to signify the “aim and method” of Chan tradition since Bodhidharma. (2)Based on the 4-phrase-definition, com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tinuity” and the “identity” of Chan transmission. Thus, the significance of Shenhui’s (神會) “ting shih-fei”(定是非) can be understood. (3)Many Dunhuang manuscripts (e.g. ChuanFabao Ji (傳法寶紀) and Li-tai Fa-pao Chi (歷代法寶記)), support the 4-phrase-definition of Chan tradition; however, they are often overlooked or misread. (4)Reconfirmation of the 4-phrase-definition is essential to make the contemporary Chan studies leave its predicaments and have a better outlook.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一、「創生―模仿」模型 二、溝通行動理論 (一)有效溝通的要求及其補救措施 (二)言說情境與意識形態 三、佛教的創生與學習 (一)佛教:創於印度,並被視為革命 (二)佛法理論淺釋 (三)佛法實證:定慧(止觀) (四)佛法的教化:權與實 (五)佛法的悟解:隨類各異 (六)佛法的實證:深淺各異 (七)《壇經》四義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禪宗16字標誌的形成與意涵 第一節 禪宗的創生 一、達摩西來 (一)南朝與南朝佛教 (二)北朝與北朝佛教 (三)中國佛教重大轉型 二、達摩禪法 (一)《續高僧傳》的說法 (二)敦煌文獻的說法 第二節 禪宗16字標誌的形成 一、9-12世紀的歷程 (一)唐相裴休與他的2位老師 (二)定型化說法的歷史形成 (三)禪宗16字被誤解的可能原因 二、9世紀以前的歷程 (一)達摩禪法 (二)慧能禪法 (三)其他 第三節 禪宗16字的意涵 一、禪宗法門的教學特質 (一)目標與方法 (二)相關的詮釋 二、禪宗法門存續的要求 (一)同一性:真法不失其真 (二)連續性:真法傳續不斷 第三章 日本禪學研究及其認識的禪宗 第一節 日本禪學研究之「理解的理解」 一、政教關係的發展與驟變 (一)階段一:向中國學習 (二)階段二:向西洋學習 二、禪宗的傳入與發展 (一)臨濟宗 (二)曹洞宗 (三)黃檗宗 第二節 日本禪學研究發展概述 一、前敦煌研究時期(1900-1925) 二、敦煌研究時期(1926-1990) (一)龍谷藏與矢吹慶輝 (二)鈴木大拙 (三)宇井伯壽 (四)入矢義高 (五)関口真大 (六)柳田聖山 (七)田中良昭 三、多元化研究時期(1991-) 第三節 日本禪學界所認識的禪宗 一、消失的禪宗如何復活:以忽滑谷快天為例 (一)什麼是禪 (二)中國禪宗發展階段 (三)基本關懷 二、禪宗16字:以鈴木大拙與柳田聖山為例 (一)鈴木大拙 (二)柳田聖山 (三)相較於榮西與道元 三、禪宗的歷史:以柳田聖山為例 (一)達摩到慧能的法統被視為虛構 (二)發現神會而顛覆傳統禪史:改寫慧能《壇經與南北宗之爭》 (三)發現眾多消失千餘年而未能續存的禪宗宗派 (四)中國禪宗始於馬祖並與初期禪宗全無關係 四、禪宗的歷史:以柳田聖山為例 第四章 美國禪學研究及其認識的禪宗 第一節 美國禪學研究之「理解的理解」 一、禪學西傳 (一)鈴木大拙 (二)「披頭禪」與「嬉皮禪」 (三)基督禪 (四)批判的聲浪 (五)從“Zen”到“Chan” 二、西方文化思潮 (一)現代文化:逾範與出路 (二)後現代思潮 第二節 美國禪學研究發展概述 一、傳統研究 (一)祖師文獻 (二)制度歷史 二、非傳統研究 (一)批判傳統 (二)擴展既有的邊界 (三)其他進路與文化 第三節 美國禪學界所認識的禪宗 一、禪宗的起源 二、禪宗的傳承 三、頓漸範式 第五章 當代美日禪宗研究的意義與困境 第一節 學術面的反思 一、極為可觀的東西文化交流 二、立基於西方文獻學進路的逾範問題 第二節 文化面的反思 一、為當代文化的出路問題指點迷津 二、學術面的盲點拖垮文化面的發展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
Hits | 400 |
Created date | 2022.06.27 |
Modified date | 2023.01.1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