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李致諭 (撰)
|
Date | 2001 |
Pages | 130 |
Publisher | 國立中正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ccu.edu.tw/
|
Location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中正大學 |
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系 |
Advisor | 謝大寧 |
Publication year | 89 |
Keyword | 神韻;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王士禎; 美學 |
Abstract | 筆者擬借用柯慶明先生所謂「文學美」此概念作為本論文的思考進路:在第一部份首先探討「神韻說」之淵源,任何一種新說皆有其文學思想上的承繼性,並非憑空自創,由討論神韻的界說與流變,理解繪畫上的「氣韻」、「傳神」何以成為神韻說之起源?並由東晉顧愷之所提出的「傳神寫照」,南齊謝赫的「氣韻生動」及劉宋宗炳、王微主張山水的「暢神」,理解「神韻」此概念由人物畫擴大至山水畫的發展歷程,從重形似轉為講神似,從客觀狀物轉為主觀寫心,甚而擴及至超越意象層次,達到對宇宙萬物的本源及生命意識的觀照。 至於南宗文人畫如何豐富其內涵,繼續擴大「神韻」的內涵,這與南宗文人畫派「簡約」、「平淡」的特色關係最深,他們強調逸筆,以「簡率」的筆觸,將自然中所汲取的超越精神滲透到藝術中,主張狀物需得其天性,自然而然,不刻意著墨,畫來才能平淡天真,不造作。在「尚簡」、「平淡」」的風格交織下,畫外之畫」的「意境」於是產生,重虛實關係,追求空白的美感,使得審美觀照得以無限延伸。而採取「心眼」作畫,以移動的視點,使想像得以突破山水形質的侷限,由有限導向無限,這些都和「神韻」重「清遠」境界追求有所關連。 作為「神韻」背後的思想根源,莊學及禪宗影響且豐富了「神韻」的內涵。莊子的藝術精神影響了中國藝術的實踐,通過「心齋」與「坐忘」的主體修養歷程,擺脫人生的束縛,達到精神無限自由的「至樂」境界。在這過程的追求中,特殊的「物化」思維,由「對象孤立」、「以物觀物」以致「物我合一」,強調藝術對象的主客冥合、物我兩忘的直覺觀照,因而創造出消解對象性思維,「技進乎道」的藝術人生。 而莊子特殊的言意觀,由「言不盡意」、「得意忘言」到「詭辭為用」:莊子認為語言乃是經過約定俗成的人為產物,有其特定時空的限定意義與秩序,難以充分表露宇宙的真實相,因而提出「言不盡意」。在透視了語言的侷限後,同時又看出了它在媒介上使用的必要性,故又提出了「得意忘言」,必要時去運用它,卻又必須超越它。既然莊子並不完全否定語言,因此莊子的有效的語言便是「弔詭」之言,以寓言、重言、卮言等幻怪參差的語法,透過詭辭的暗示,保障道體不被概念化,把真實的道顯現出來。 莊學之外,「禪悟」直覺思維的啟發,則擴大了詩人對詩歌意境的追求,也使詩人思維由簡單對照的邏輯思維轉為「以物觀物」的直覺思維。禪宗所謂「悟」,強調只要反觀自心,著力體悟那先天固有的本覺之性即可成佛,「悟」完成於靈心一動的剎那,個體感性經驗的飛躍,與文學創作中靈感迸發的現象極為相似。禪學「無念」、「無住」、「無相」的精神,使得詩人從賦予美感的能力重視心對境的主動作用,並追求「無所著」、悠然自得的「澹泊」詩境。 至於禪宗「不立文字」又「不離文字」的活句,認為語言文字屬於主觀理性思維,不過是啟悟工具,並非真如佛性,但可由這些指標去妙悟佛性。因此禪宗「不立文字」是否定文字的知解闡釋作用,但又因傳教開示的必要「不廢文字」,將文字當作一種接引的手段。禪宗的「不立文字」,並不主張完全擺脫語言文字,而是利用語言文字自身存在的對立和矛盾關係,將其從邏輯思辨中解放出來。禪師們為了悟道方便而發展出的語錄、公案、機鋒,也處處表現此種非邏輯方式,藉著風馬牛不相及的荒唐對答,破執文字的知解功能,從而直證自悟。 可見莊學與禪學思想表現於神韻說上的合流,皆是經由「蕩相遣執」的工夫,消解對象形思維,回歸到主體本真的狀態,此基本精神成為神韻說豐厚的根底。 至於論文的第二部分則承接第一部分之淵源的討論,了解前人「韻味說」、「興趣說」、「妙悟說」等詩學理論與明末清初詩壇對王士禛的影響,進而促成其「神韻說」之形成,並對漁洋「神韻」內涵作一初步理解。 漁洋神韻說之形成,根據他自己所謂,乃深受司空圖與嚴羽詩論影響:司空圖的「韻味」說揭示了美學認識上的超越,由一審美主體所自發的超越原則,透過對形式的解消而超越到形式之上,聯繫至《二十四詩品》,表現為主體上及藝術實踐上的超越。強調詩歌的意境必須站在外在可感的形象基礎上,卻又不黏滯於物,必須超越自身實存的具象,於對象一無決定,返回主體本身之觀照。此種「味外之旨」的超越,被宋詩人及神韻詩派普遍接受,成為詩歌的最終價值。 嚴羽的「興趣說」則揭示了詩歌的本質,從詩人主觀情感的吟詠情性到追求詩歌所蘊含深一層的意趣,不離於情卻又超脫於情。而「以禪喻詩」的「妙悟說」,由主體出發後,通過種種物相所引發之情感後而又翻轉回到主體身上,是一種心境上的「透」、「無待」,使得情感得以自足完整,影響後來神韻派的詩說。 至於明末清初詩壇的文學風尚,充斥著「學唐」、「宗宋」之爭,促使漁洋企圖以「神韻說」救弊補偏。漁洋一生的詩學轉變,歷經三次變化,初宗唐音,繼崇宋詩,最後又重舉「唐賢三眛」的旗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皆是為糾舉當時詩壇的弊病而發。 神韻之說有其歷史淵源,也有王士禎的豐富與發展。漁洋承繼著前人之精華,將神韻說的傳統推展至極致,「神韻說」雖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理論作表述,卻仍可從其論及神韻詩或論詩歌妙訣之語予以理解。藉用柯慶明先生所謂「文學美」的概念,我們可瞭解漁洋「神韻說」之內涵即指透過詩歌追求「清遠」的藝術境界,超脫的體驗,消解對象性思維,主體從中得到審美愉悅,實踐其生命意識。 至於論文的三、四部份,將分別就「形式美」與「內容美」作深入探討,藉由作者本身文本的實踐,說明王士禎「神韻說」的內涵。在第三部分,首先就「形式美」加以說明:我們發現,漁洋雖以簡單自然、含蓄雋永的絕句為「神韻詩」主要詩體之呈現,描摹山水田園,抒發情志。實則透過追求超越於文字表面的「言外之意」(「詩家三昧」),在結構上透過遠望的鏡頭、通感的運用、審美空白的營造,解消語言表面形式,造成「無形式之形式美」。將語言當成媒介,回歸主體本真「澄懷觀道」的狀態,作品自身於是具有一種不受外物拘束的獨立性質,即藝術創造中主體心境一種隨心所欲的權利與自由。 當詩歌的價值已超脫了對形式內容的依賴,詩歌的價值便決定於形式與內容間傳達、表現的問題,此即創作中直覺觀照的指導:「佇興而就」、「偶然欲書」與「興會神到」。漁洋以「佇興而就」的靈感乍現,「偶然欲書」不經意的表現方法,解消了詩材和句法的束縛,選擇詩思最富於生發性的頃刻,實踐了詩人突破眼前景,「興會神到」的審美思維活動。獨特的藝術創作態度,使技巧的表現融匯於詩性人生的實現中,擴大形式的意涵,成就了「神韻說」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隨心所欲的自由與超越。 經由「無形式之形式美」的美感觀照於「神韻說」之「內容美」的體現上,理解漁洋如何透過「詩情畫意」的情景交融,鑑畫中「逸品」不拘常法,「入之出之」的自在悠遊,及「詩禪一致」的審美超越等路徑,開展出自我與世界之適當關係,對於自身存在的終極關懷。個人以為,漁洋所提出的「神韻說」,正足以代表中國美學的根本精神,並非把審美活動當成是對象性活動,也非對於世界的認識、把握方式,而是一種生命的最高存在方式,一種自我實現、自我愉悅的自在生命活動。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材料………………………………………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7 第三節章節安排說明…………………………………………10 第二章 神韻說之淵源………………………………………12 第一節起源於繪畫……………………………………………13 一、繪畫上之「氣韻」「傳神……………………………14 二、南宗文人畫派…………………………………………21 第二節神韻說之思想背景……………………………………29 一、莊學背景………………………………………………………29 (一)技進于道……………………………………………………30 (二)言意之辨……………………………………………………37 二、禪學背景………………………………………………………39 (一)「禪悟」的直覺思維…………………………………… 40 (二)「不立文字」又「不離文字」的活句………………… 45 第三章 王士禛「神韻說」之形成…………………………52 第一節前人觀念的推進………………………………………52 一、司空圖「韻味」說……………………………………53 二、嚴羽的「興趣」與「妙悟」說………………………59 第二節對明末清初詩壇的承繼與反動………………………66 第三節王士禛「神韻說」之提出……………………………71 第四章王士禎「神韻說」之「形式美」追求……77 第一節以絕句為詩體的呈現…………………………………78 第二節以模山範水為主要題材………………………………82 第三節詩家三昧的提出………………………………………86 第四節從「佇興而就」、「偶然欲書」到「興會神到」…92 一、佇興而就………………………………………………92 二、偶然欲書………………………………………………94 三、興會神到………………………………………………96 第五章 王士禎「神韻說」之「內容美」體現…………100 第一節詩情畫意………………………………………………101 第二節詩禪一致………………………………………………107 第三節生命意識的昇華………………………………………114 第六章 結論………………………………………………118 參考書目……………………………………………………125 |
Hits | 501 |
Created date | 2005.09.23 |
Modified date | 2023.01.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