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研究=Manjusri Buddha Real Desire Research
Author 黃靖芠 (撰)=Huang, Ching-wen (compose)
Date1999
Pages280
Publisher國立成功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s://www.ncku.edu.tw/
Location臺南市, 臺灣 [Tainan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國立成功大學
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
Advisor林朝成
Publication year87
Note文殊師利、菩薩、本願、自行願、利他願、淨土
Manjusri、Buddha、Real desire、Benefit oneself、Benefit others、Quiet land
Keyword文殊師利=Manjusri; 菩薩=Buddha; 本願=Real desire; 自行願=Benefit oneself; 利他願=Benefit others; 淨土=Quiet land
Abstract前賢論述未詳備,故本論文以文殊本願為主軸,且以「文殊師利」法門的經典為範圍,主要在細評文殊的自利方面的自行願及利他方面的成熟眾生、莊嚴國土願;其次,也以經部的分類為架構,來重新整理文殊的本生,並試圖對文殊在各經部的風貌作一探討;又在進入文殊本願前,也對文殊的發菩提心義作一探討,並說明本願在體用上的意義;末尾再對文殊在中國的信仰及其影響作一番說明。
本論文各章的要點及重要研究心得如下:
第一章「緒論」,在研究範圍上,依印順法師所搜集大乘初期「文殊法門」的經典為基礎,再搜羅後來涉及文殊的要典,並製作表解以利參照。
第二章「文殊菩薩探究」,對文殊的名義、本生事蹟及形象作整理,從中可看出文殊是「信智一如」,且重如首楞嚴三昧不思議菩薩「慈悲」的方便大行。即文殊之「智」是以「般若法門」般若空慧的觀照為基礎,而文殊之「信」進一步主要表現於「華嚴法門」中,而「方等部」的文殊則是「智」、「悲」並濟的;而文殊的發菩提心義,承續其般若空慧下第一義諦的說法,是重在發勝義菩提心的,其以蘊處界觀的方式,表明發菩提心必須是無發而發、不執於心的發心。
第三章談文殊自覺的自行願,歸納出三要點,即一、發菩提心,確立願成佛的信念,普圓一切有情,而慈悲心是是策勵菩薩精進不斷的最佳動力;二、調伏自己的無明習氣及煩惱,因障礙重,故先懺悔(事懺、實相懺)業障以清淨三業;三、因資糧缺,故要廣集福德、功德,可由行六度下手,前五度(福)可得圓滿的報身,般若(智)可得智慧的圓滿,而其中供養布施、隨喜功德及普皆迴向可較快速且省力地累積資糧。
第四章談文殊覺他的利他願,一是成熟眾生願,即護持正法以利益眾生,先勸發眾生決定菩提心,令懺悔業障以清淨三業,再教其行六度、四無量心,尤其文殊所教導眾生的<淨行品>,重智慧的觀照,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對境起淨念,時時增長自他的菩提善根,以此覺照的基礎,即能速速圓滿普賢行願而速證佛果;二、淨佛國願,說明淨土的清淨功德、物質環境、眾生、修行環境。又說明文殊的三世淨土,最後細析文殊利他本願的意義,可知淨土的成立是基於菩薩與眾生心淨的相應原則,淨土也是最佳「同事」的修行環境,而文殊創建淨土的氣魄頗值得效法,因其未來淨土在眷屬素質及果德上皆超越阿及彌陀兩大淨土。
第五章「文殊菩薩之信仰及其影響」,著重文殊在中國的影響方面,由行讚、文殊靈感事蹟及五臺山道場的變遷等作一番證明及考察,最後提出三種文殊修證的法門,即耳根圓通法、慈心三昧法、觀佛三昧法,也說明信仰文殊的功德利益。
第六章「結論」,總結回顧各章的要點,提出研究的心得;並說明本文的侷限性及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論文開頭附上文殊聖像,以利文殊形象的認識;末尾附上文殊本願、諸經對照表及文殊圖像說明,以資參考對照。
Table of contents◎附圖(一~二十三)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現狀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第三節 本文的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文殊菩薩探究
第一節 文殊本生
一、文殊名義
二、文殊重要本生事蹟
三、文殊形象
第二節 文殊的發菩提心義
一、菩提心
二、發菩提心因緣
三、受持菩提心
第三節 本願在體用上的意義
一、願之體─願的本質
二、願之用─願的功德
第三章 文殊自行願
第一節 發菩提願
一、證得菩提
二、於清淨世界成佛三、不願速成菩提
四、願女轉男身速證菩提
五、精進求菩提
六、不墮二乘
七、法身遍一切處
第二節 自利清淨願
一、懺悔業障
二、清淨三業
第三節 集聚資糧願
一、常見佛聞法
二、供養(布施)一切眾生
三、隨喜功德
四、廣發大願
五、迴向增長無盡
六、得智慧善巧方便
第四節 文殊自行願的意義
一、願力與菩提佛果的關係
二、願力與清淨三業的關係
三、願力與積聚資糧的關係
第四章 文殊利他願
第一節 成熟眾生願
一、勸發決定菩提之心
二、令懺悔業障
三、令修六度
四、令恆住正念──發四無量心
五、護持正法
六、圓滿普賢行
第二節 淨佛國土願
一、淨土的清淨功德
二、淨土的物質環境
三、淨土的眾生
四、淨土的修行環境
第三節 文殊的淨土
一、過去淨土
二、現在淨(化)土
三、未來清淨無垢寶真淨土
第四節 文殊利他本願的意義
一、願力與成熟眾生的關係
二、願力與莊嚴佛土的關係
第五章 文殊菩薩之信仰及其影響
第一節 行讚中的文殊崇拜
一、佛典中的讚誦
二、晉代以至宋前僧俗的讚誦
三、宋元僧俗的讚誦
四、明代僧俗的讚誦
五、清代以後及其他的讚誦
第二節 中國歷來的文殊靈感事蹟
一、文殊化身
二、文殊威德
三、五臺山的靈應
第三節 文殊信仰在五臺山道場的變遷
一、佛寺興衰
二、宗派演變
三、文學遺產
第四節 信仰文殊的功德利益
一、文殊智慧及其願行廣大無邊
二、文殊修證之法門
三、文殊教授之法門及其威德
四、憶念文殊之方法及其功德利益
五、修持文殊行願的功德利益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文殊本願
附錄二:諸經本願對照表
附錄三:文殊圖像說明
【表目錄】
表格一:「文殊法門」教典表解
表格二:文殊自行願表
表格三:文殊利他──成熟眾生願表
表格四:<淨行品>分類表(以四無量心來作分類基準)
表格五:文殊利他──淨佛國土願表
表格六:文殊讚表
表格七:文殊靈感事蹟表
表格八:五臺山讚文表
表格九:敦煌文殊信仰願文表
Hits579
Created date2000.11.23
Modified date2023.01.09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45144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