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老子》思想對東漢支婁迦讖以下至三國譯經師譯經之影響 |
|
|
|
Author |
蕭登福 (著)=Hsiao Teng-fu (au.)
|
Source |
高師大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
|
Date | 2012.11 |
Location | 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作者為。 |
Contents note | |
Keyword | 支婁迦讖; 般若學; 老子思想 |
Abstract | 漢代最早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兩大譯經師,一為桓帝時之安世高,一為靈帝時之支婁迦讖。安世高所譯經以禪學為主,支婁迦讖以般若學為主。安世高之禪學,重在攝心一意,觀身穢惡,以治三毒;偏重在「定」上,雖屬印土小乘禪法,但已比原始的小乘禪法,更臻周密有系統。其後由小乘禪之觀無常苦空,而至大乘禪之觀諸佛身境,更其後而至唐代慧能以老莊思想之頓悟,取代印度以定為主之禪學,而有中國禪。 支婁迦讖之般若學,以緣起性空為主。後漢.支婁迦讖所傳者為小品般若,約一百年後,隨著般若學在印度本土的擴增,而有西晉.無羅叉、竺法護等譯出《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與大品般若的差異,除卷數的多寡有別外,主要在於小品重在釋空,論述現象界的虛幻不實,如夢幻泡影,較偏滯於談空,理論不夠周圓;大品在理論上,已漸能注意到空與有的關係。般若空慧,為大乘經典的主要思想成分,在中土曾引起廣泛討論,魏晉之時,般若和玄學合流,使得般若學玄學化;般若學者將中土老莊哲學中道物及有無等本體與現象,以及萬物起源說等問題,引入般若學中,充實了般若學的內涵。
|
Table of contents | 壹、般若學初傳及其援老學以立說 貳、支婁迦讖所譯受老子思想影響之佛經 一、東漢.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十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八冊,四二五頁上至四七八頁中)所見老子思想 參、老子思想對東漢嚴佛調及竺大力等譯經師之影響 一、東漢.嚴佛調譯《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七冊,七一四頁中至七一五頁上)所見之老子思想 二、東漢.竺大力共康孟詳譯《修行本起經》二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冊,四六一頁上至四七二頁中)所見之老子思想 肆、老子思想對三國吳.支謙譯經的影響 伍、結語
|
Hits | 1144 |
Created date | 2014.11.24 |
Modified date | 2014.11.2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