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劉鹿鳴 (撰)
|
Source |
2013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Date | 2014.03 |
Pages | 195 - 212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哲學博士副研究員 |
Keyword | 澄觀; 李通玄; 華嚴宗; 華嚴經疏鈔; 新華嚴經論 |
Abstract | 澄觀大師之《華嚴經疏鈔》與李長者之《新華嚴經論》是《華嚴經》的兩個重要註疏,二者對於《華嚴經》釋義有諸多方面之不同,如處會、科分、判 教、宗趣、圓義、被機以及易象釋經、思維方式等,本文初步討論了其中“處會、科分”兩個內容,澄清了幾個混淆之處,包括《論》之“十處十會”的兩種解釋、釋經“十科”的三種解釋等。《疏鈔》與《論》的不同註疏風格與二位大師的不同學修經歷密切相關。澄觀大師註疏《華嚴》博大宏深,但後世對他的認識不足,尤其是對他以華嚴思想融貫中觀、唯識、密乘等認識還很不足。澄觀《疏鈔》具有印度大乘論師風格,博引經論,徵引經論遍及佛教各宗各派以及 儒道學說,是印度佛學與中國文化思維方式的一種結合,屬於中國佛學圓融釋義的典型代表;而李長者《論》則除了經前懸論外,徵引經論並不多,偏向于中國文化風格的象理釋義,簡明而玄奧,重視象徵意義的發揮,多以象理表法喻意及觀行義理解釋經中成佛始終因果深義。因此,《疏鈔》更多體現融會諸 家的教理解說特點,而《論》則頗具觀行次第抉擇特點。 |
Table of contents | 一、《華嚴經》注疏 196 二、澄觀大師與李長者之行持經歷 197 三、《疏鈔》、《論》釋義之不同 200 1、處會 201 2、科分 204 |
Hits | 757 |
Created date | 2021.12.01 |
Modified date | 2021.12.0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