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以沃爾夫林的美學理論 論隋代敦煌莫高窟法華經變之藝術風格 |
|
|
|
Author |
雲惠遠 (著)
|
Source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7屆)
|
Date | 2016.09 |
Pages | (A6 - 1) - (A6 - 14) |
Publisher | 福嚴佛學院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uyan.org.tw/
|
Location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 |
Keyword | 敦煌; 莫高窟; 法華經變; 風格; 《法華經》 |
Abstract | 本文中有關藝術風格理論取自於海因里希.沃爾夫林(Heihrich Wolfflin,1864-1945),沃爾夫林為瑞士著名的美學家和美學史學家,其針對藝術作品本身進行觀察,分析出美得以之為美的因素,主張從形式與視覺上來詮釋藝術,因此歸納出了五對概念:線描和圖繪、平面和縱深、封閉形式和開放形式、多樣性統一和同一性統一、清晰性和模糊性,本文將從沃爾夫林的這五組概念來詮釋敦煌莫高窟隋代法華經變的藝術風格,同時並以鳩摩羅什(334-413)《妙法蓮華經》和竺法護(約 237-316)《正法華經》來比對隋代敦煌莫高窟法華經變。隋代敦煌莫高窟中繪有法華經變的石窟共有六窟(276 窟、277 窟、303 窟、394窟、419 窟、420 窟),其中就敦煌研究院所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法華經畫卷》(卷七),當中僅出版了 276 窟、303 窟、419 窟和 420 窟等四窟中的法華經變,尚缺 277窟和 394 窟兩窟的圖版,因此本文囿於材料所限,僅就 276 窟、303 窟、419 窟和 420窟四窟中之法華經變進行分析。透過分析隋代敦煌莫高窟法華經變之舉,本文欲藉此探究幾個議題,沃爾夫林的理論是傾向於兩元的相對性理論,這樣的理論應用在石窟經變的分析上,可對應上造窟者和窟主、講經者和繪經者,以及經變和觀經變者,經由分析藝術風格本身自身的客觀呈現外,也同時可以試著探討藝術風格給人之相對應之主觀感受與其作用,最後或許能推估出佛教在敦煌當地所帶給予修行者、當地人、商旅等眾多族群在心靈層次上的不同感受與歸屬。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A6-2 二、隋莫高窟 276 窟、303 窟、419 窟和 420 窟法華經變之風格分析 A6-4 (一)第 276 窟 A6-4 (二)第 303 窟 A6-6 (三)第 419 窟 A6-8 (四)第 420 窟 A6-9 三、隋敦煌莫高窟法華經變畫的風格特色 A6-10 四、結語 A6-13 參考文獻 A6-14
|
Hits | 422 |
Created date | 2022.10.26 |
Modified date | 2023.09.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