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張蘭石
|
掲載誌 |
台灣哲學會網上研討會
|
出版年月日 | 2000 |
ページ | 90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台大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碩士 |
キーワード | 倫理學; 自殺; 公案; 緣起; 現象學; 還原 |
抄録 | 如何參究自殺問題?自殺可能是一個理性的決定嗎?這個使存在與其自由性產生根本矛盾的疑題,彷彿一則禪宗公案,一則隱埋在所有眾生心中的生命公案,正能激疑情、啟發智慧─── 愈是實際面對衝突性、難思議的公案,愈能顯露一套哲學或宗教在生涯導引上的真切性。本文以「公案現象學」來開展、比較各宗教的自殺觀,而在倫理學的辯證中,客觀地發現佛教倫理學的殊勝──竟能導引人心直觀現象,而體解自殺問題,並發現Wittgenstein所謂「根本的惡」在空性中也可轉為「菩提」。 本文藉著反思各種倫理學,來「參自殺公案」。以範例來檢視宗教自殺觀的形成、推演,藉以還原這些範例中的價值哲學,否證形上倫理學的恆常,呈現異於一切宗教哲學的「緣起法」;藉經典中的菩薩行作為公案,而以直下的自殺因緣作類型分析,驗證緣起法則,而體會圓融自殺觀。以諸種因緣類型說例,在「公案」中試探這種「緣起」倫理學的可能性。 |
目次 | 一、緒論 1 (一) 研究動機:自殺是「當下人生正在作答」的「生命公案」。 1 (二)定義、範疇 2 (三)研究方法 2 1. 類型分析時,須呼應各學科實徵研究成果 3 2. 讓普遍、究竟的倫理學自然地浮現 4 3. 「緣起法的現象學」--回歸事物檢視緣起,直觀現象呈現空性。 5 (四)研究背景 6 1. 社會學自殺觀與因緣類型 6 3. 生命科學自殺觀與因緣類型 7 4. 心理學自殺觀與因緣類型 7 5. 生命醫學倫理學32自殺觀與因緣類型 9 6. 由各學科而得的各種「因緣」類型的主題 9 7. 當代佛教自殺觀文獻 10 二、自殺觀的形成與辯證 11 (一)從原始信念到現代思想 11 1. 須從宗教範例裡尋找出「原始(宗教)直覺」與「詮釋體系」的辯證 11 2. 倫理思想中的各類型自殺觀辯證 12 3. 後設的分析 17 (二)以基督宗教為例 19 1. 倫理神學從「模仿上帝」到「原罪、審判」「從十字架復活」而「解放奴隸、婦女」 19 2. 檢視基督教自殺觀的形成與倫理法則的變改 21 3. 「倫理基礎」的辯證中,不自覺的人生被異化成為「別人」,生命自身被取消。於是自殺的問題便只限於「規範倫理學」的範疇,沒有深入反省的空間。 23 (三)中國傳統思想的自殺觀舉隅 24 1. 中國人的生死觀--以「終極關懷」(屬世的)建立的終極價值倫理體系 24 2. 儒者的緘默來自堅持(認為對生命的無限意義堅持不予覺知了別,才能夠保持不予評價,而才能夠不混亂天命的倫理,不遮障世間性─如孝道─的「終極關懷」。) 25 3. 以價值來看自殺--墨者的義貴於身 26 4. 「死的價值」哲學,將無自性的「死」返歸為「生」,故「終極關懷中的死」是實現「全然的生」 28 (四)從道教倫理到「道教自殺觀」 28 (五)佛教方便教法(實證死亡學)能理性地面對自殺 32 1. 「死亡(死後)的學問」雖非佛法的核心,卻確實是緣起法的「方便」 32 2. 「方便」--─緣起法所必然成立的究竟「果」,是科學的、有效的 33 3. 唯有「緣起法」中的倫理人,擁「方便智」的智慧人,才能流露那種完美智性的生死態度。 34 三、「佛教自殺觀」與其他自殺觀的不同 36 (一) 批判倫理:形上學的生命倫理中,無所謂「生命公案」 36 1 終極原理的無常--心靈糾結在哲學、語言問題中,而讓倫理價值的基礎,被其他世俗因緣暗渡陳倉 37 2 詮釋者的無常--若價值、本體無法從二律背反的困境中解脫,自證自明。則倫理實踐的終極意義(目的)何在? 38 3 當下直觀力(生命力)的缺席--倫理學訴諸由神律、形上學,生命的公案、疑情便一起消失 38 (二)建立倫理:由緣起法則勘破成見,重建「自殺觀」,承擔「生命公案」的倫理學。 39 1. 探討佛教自殺觀,需基於佛法核心精神。 39 2. 承擔、面對「生命公案」的佛教倫理學 40 3. 由緣起法則勘破「自殺觀」成見 42 四、由自殺公案的因緣類型來印證緣起、體悟倫理 45 (一)所緣緣: 47 (二)外在人事物等助緣: 58 (三)前緣 62 (四)菩薩原型 66 五、結論:自殺公案的倫理學 75 (一)倫理學的困境 75 1. 見到兩類型倫理學 75 2. 自殺觀中,不能論及上帝 76 (二)所謂倫理學,由面對自心公案開始 77 1. 「自殺公案」的疑情,召喚著統合實然與應然的倫理學 77 2. 佛教倫理學的精神,在於先擱置所有立場、預設..包括「倫理學」本身 77 3. 由全面考察各種「自殺觀」的「辯證脈絡」,必將發現佛教倫理學精神 77 4. 對自殺者的倫理評斷是有意義的--由案例的反省,建立當下的緣起觀照力 78 (三)緣起法則的前提仍是護生,彰顯佛性的。「反省自殺公案」的前提,即是對自殺的質疑,故反對自殺是吾人契悟「公案」前的倫理學前提。 78 1. 佛教徒對「自殺」的觀照,仍應採取理性、懷疑的角度 79 2. 但是如何看待「特例」呢? 81 3. 罪性雖空,緣起是實 82 (四)「倫理學」不是一套文字思維,而是「生命實踐」,實存。 83 1. 「生之中最好的事物」怎是死? 83 2. 由宗教的死亡觀,可以照破死(之欲、想) 84 3. (1)由「知生」來照破「死」。(2) 觀自殺,而體會(禪學的)自在自生與(神學的)永恆創造。(3) 實現當下的生命哲學 85 (五) 在事事中參公案倫理學 86 |
ヒット数 | 1106 |
作成日 | 2004.05.07
|
更新日期 | 2020.12.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