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韓朝忠 (著)
|
掲載誌 |
2015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15.11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應慈法師作為近代華嚴宗復興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宗說兼通,肩荷擔 禪教二宗,尤其對於華嚴教義的弘揚,法師更是傾盡畢生之精力。據不完全統計, 其一生共講《四十華嚴經》四次,講《八十華嚴經》三次,講《六十華嚴經》一 次,八十卷《華嚴懸談》三次,二十卷《華嚴探玄記》一次,至於其他小品的經 論如《華嚴法界觀》、《楞嚴經》、《梵網經》、《仁王護國般若經》、《法華經》、《大 乘起信論》等就更多了。此外,應慈法師為了弘揚華嚴宗,又同上海蔣維喬、李 圓靜等居士共同組織了「華嚴疏鈔編印會」,並親任理事長,致力於《清涼國師華 嚴疏鈔》的編印工作,前後共歷時六年方告完成。即使在已過古稀之年,法師依 然于上海、南京、南通等地宣講《法界觀》、《華嚴探玄記》、《華嚴懸談》、《普賢 行願品》等華嚴經論,由此可見法師於弘揚華嚴義理用力之深與毅力之堅定。然 而,作為一位「教秉華嚴,宗承臨濟」的近代高僧,應慈法師除了對華嚴義理有 深入研究之外,其與禪宗行持亦是深有契悟,並且還將禪宗「坐香打禪七」修行 實踐與大乘般若思想與華嚴義理結合起來而開發出「般若行持法門」與「華嚴修 持法門」,此二法門可以說是應慈法師「禪教合一」行者特質的集中體現。其中, 般若行持門以「無所得般若波羅蜜多」為所觀,以「禪那」行持為所行,「觀行」 合一而成為以行持法門,要之該法門以「定慧等持」為其關鑰;「華嚴修持法門」 則是從應慈法師一生研習三譯《華嚴經》的經驗中總結而來的。華嚴宗一直以義 理之高深圓融而獨步於中國之佛教宗派,然而其在具體的「宗教實踐」方面卻相 對的欠缺,而為佛教其他宗派所詬病,所以近代華嚴僧人們在復興宗門的同時也 在華嚴宗的行持法門方面不斷的開拓探索。應慈法師的「華嚴修持法門」便是其 中之一。法師以大乘的菩薩慈悲精神為總領,以信、解、行、證為次第,圓攝十 度萬行,並最終以悟入一真法界為旨歸,因此該法門可謂獨具華嚴特色。此外, 在近代佛教「諸宗融合」思潮的影響下,應慈法師對當時廣泛傳播的「淨土法門」 亦有所涉獵,並且以「唯心淨土觀」為基礎,通過對《普賢行願品》中「願我臨 欲命終時」之「欲命」二字的獨特解釋,而針對淨土宗的「往生解脫」提出了「今 生解脫」之說,可謂亦是頗具新意的。
|
目次 | 一、前言 S-2 二、般若行持法門 S-2 三、華嚴修持法門 S-8 四、唯心淨土觀 S-10 五、結論 S-12
|
ヒット数 | 342 |
作成日 | 2016.05.06 |
更新日期 | 2023.07.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